“即刻前往接引大殿,将悟性群的觉远带上,让他来到我的大雄宝殿。”
这句简短的命令,如同疾风般掠过寺庙,瞬间激起千层浪。
僧侣们的日常修行节奏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破。
平日里宁静的走廊与禅房里,到处充斥着窃窃私语,各种揣测与想象如同夏日夜空中的流萤,闪烁不定。
有的年轻僧侣激动地讨论着觉远的故事。
而那些年长的僧人,则以更为沉稳的态度,推测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关乎佛门兴衰的重大使命。
或是对觉远本身修为的严峻考验。
在接引殿外,一位须皆白的老和尚,其眉宇间凝聚着岁月的痕迹与智慧的深沉,正凝视着蹒跚而来的觉远。
他的眼神中既有忧虑,又夹杂着几分好奇。
觉远的身影显得异常狼狈,衣衫破烂,身上多处可见战斗留下的痕迹。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缺失的右手,这使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凝重与不安。
“觉远师侄,何至于此?你的右手,它……”
老和尚的话语中带着难以置信,他话未说完,目光已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觉远空荡荡的右臂上。
周围的僧侣们随之望去,一片惊愕与不解,各种惊叹与惋惜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秋日林间的落叶,纷乱而密集。
老和尚见状,立即展现出其作为长者的威严,轻轻摆手,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平息了众人的喧嚣:
“诸位静心,主持已洞悉此事,自会有应对之策。将觉远师侄送至大雄宝殿,一切由主持定夺。”
话语落下,如同掷地有声的钟鸣,让躁动的氛围瞬间归于平静。
众僧侣闻言,立刻收敛了各自的惊异与疑惑,恭敬地稽合十,以最虔诚的姿态响应老和尚的吩咐,纷纷表示愿遵从主持的安排,同时心中也不免对即将到来的决定充满了期待与忐忑。
于一方幽静的石子路之中,嘉业老和尚引领着随行的信徒,穿梭在庄严矗立的菩提林荫道间,踏上了一条盘旋而上的石阶小径。
正当一行人抵达大雄宝殿的朱红门前,一场匪夷所思的奇景不期而至。
无需老和尚号施令。只见沉重的殿门悄无声息地启开,仿佛被无形之手推动。
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宛如古老禅钟的悠长回响。
“静安,且退。“
殿内传来一道温和而充满慈悲的语音,似乎能洗净人心的尘埃。
话语刚落,觉远周身忽然绽放出耀眼的金色光芒,他宛如受到神祇召唤,轻盈地飘浮起来,随光芒一道没入大殿深处。
殿门随后缓缓闭合,静安法师以恭敬的姿态,双手合十,低诵一声“阿弥陀佛“,引领众人默然退离。
大雄宝殿之内,昏暗而深不可测,中央隐约可见一尊如来佛像。
金身微光,于暗中显露出凡脱俗的庄严,仿佛是引导迷航者归途的明灯。
在漆黑的掩映之下,觉远的身体轻盈地向着一个朦胧的人影缓缓靠近。
正当他逼近之时,大殿蓦然间被耀眼的金色光辉所充盈,仿佛日出东方,瞬息照亮了殿宇的每一个角落。
人影逐渐清晰,正是那位传说中的绝世高人——六回上人。
他头戴莲花冠,冠顶嵌有四面佛像,洁白的袍服上密密麻麻地织就着古老的经文。
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上人身形年轻,约莫弱冠之年,面容俊美,风采翩翩,颠覆了所有关于高僧的传统印象。
六回上人凝视着眼前衣衫褴褛、失去右臂的觉远,仅是轻轻一挥衣袖,便有不可思议之事生。
觉远那残缺的臂膀处,仿若枯枝逢春,白骨生肌,筋络重新交织,血肉渐次丰满。
转瞬之间,一只新生的手臂完好无损地出现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连同觉远身上其余的伤痕也尽数愈合,不留丝毫受伤的痕迹。
在这一连串的奇迹中,觉远望着眼前的六回上人,心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撼。他先是困惑地审视着自己再生的右臂,继而目光移向上人。
觉远急忙跪在地上,满脸惭愧地说:
“弟子除魔不成,反而让师父救命。愧对师父多年悉心教导!”
六回上人依然面无表情,只是定定地看着觉远,不一言。觉远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惶恐地低下头来。
许久之后,直到觉远额头汗珠滚滚而下,六回上人才平静地开口道:
“觉远啊,我问你,为何除魔?”
这声音轻巧如风,却在觉远心中回荡不已。
觉远抬起头,毫不犹豫地回答:
“师父!那名唤张雨薇的妖女丧尽天良,炼制邪法,残害无辜,天理不容!我”
说到此处,觉远忽然看见六回上人那平静无波的双眼,仿佛能看透人心。他不禁扭过头去,嘴里的话也说不出来。六回上人轻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