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除魔是假,为爱人报仇是真吧。”
觉远的身形因这话而颤抖,他跪在冰凉的地面上,心中的挣扎如同狂风中的烛火,摇曳不定。
他缓缓转回头,目光中既有惊讶又夹杂着一丝被看穿后的羞愧。沉默片刻后,他终于开口,声音低哑而颤抖:
“师父,您……您是如何知晓的?”
六回上人的面容依然如古井无波,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似乎蕴含了无尽的慈悲与智慧:
“为师何尝不曾年轻过,也曾有过爱恨纠葛。”
他的语气温和,仿佛是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
“修行之路,情关最难过。但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而是面对,面对自己的心,面对世间的善恶。”
觉远听闻此言,心中涌动的情感如潮水般翻腾,他紧握双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痛苦与觉悟交织在一起:
“弟子明白了,弟子不该让私情蒙蔽了双眼,更不该让复仇之心主导了我的行动。除魔,应当是为了守护世间正道,而非个人恩仇。”
六回上人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你能悟到这一点,便是进步。记住,修行之人,当以慈悲为怀,智慧为剑,斩断一切烦恼根源。
至于那张雨薇,若真如你所说,自有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你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的,便交给因果。”
觉远闻言,心中的重担似乎减轻了许多,他重新跪拜下去,这一次,他的背脊挺得笔直,眼神坚定:
“多谢师父指点迷津,弟子定当谨记教诲,不再让私欲左右,以一颗清净之心,行走在这条漫长而又艰难的修行之路上。”
六回上人闭目凝神,双手合十,轻声诵出一句佛号,为觉远祝福,也为这红尘中挣扎的每一个灵魂祈福。
随着最后一缕夕阳消失在山的另一边,师徒二人之间的氛围变得异常宁静,仿佛一切纷扰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净化。
“好了,你退下吧。”
“是,师父。”
觉远离开了宝殿,为师父关上大门。
此时,大雄宝殿中,端坐在莲花座上的六回上人闭上双眼,准备入定。
许久之后,那金光闪闪的如来大佛身后走出一身披黑袍,留着齐腰长,手持念珠的古怪老和尚。他哈哈笑道:
“弟弟,这些小辈好生不让人消停啊。现在就来一个深陷情劫,以情入魔的。大哥,俗世五彩缤纷,佛门确实无比枯燥啊。”
这位黑袍老和尚正是六回上人的弟弟,无天上人。
他与六回上人一同在佛门修行,却始终无法摆脱俗世的诱惑。
如今,他趁机出来,打算好好教训一下这些陷入情劫的小辈,让他们明白佛门的清苦与世俗的繁华。
无天上人的出现,给原本静谧的大雄宝殿带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他缓步走向六回上人,那随性的步伐和肆意的笑容,在庄严肃穆的佛像前显得格外突兀,却又莫名和谐。
六回上人缓缓睁开眼,开口:
“无天,你我虽一母同胞,心性却大相径庭。”
话语中既有对弟弟的包容,也有对修行之路的坚持:
“情之一字,于世人是劫,于修行者亦是试炼。若能勘破,即为成佛路上的一大进境。”
无天上人闻言,笑声戛然而止,他收起玩笑的表情,认真地看着六回上人:
“哥哥,我并非不知修行之重,只是这人间烟火,实在诱人。你说,若无情,又怎能体味人生百态,又怎知慈悲为何物?”
他手中的念珠轻轻转动,每一声都是对红尘的不舍与眷恋。
六回上人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衣袂飘飘,仿佛脱于尘世之外:
“无天,你我修行之路不同,却殊途同归。情非不可有,而是需以智驾驭,不为情所困,方能自在。今后,便由你来教导觉远,或许,你那未尽的情缘,能成为他悟道的契机。”
无天上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抹释然的笑:
“好吧,就让我这个不称职的叔叔,给侄儿上一课。不过,哥哥,你可别忘了,红尘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偶尔,也该看看这世界的色彩。”
说完,无天上人转身走向门外,背影里带着几分洒脱与不羁。
六回上人目送他离去,闭上双眼,心中默念:
“愿你我都能在各自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大雄宝殿内,佛音袅袅。
“阿弥陀佛……”
他的心声如同佛号,回荡在大殿之中,也回荡在他的内心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