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创造一个角色的关键点是什么 > 第六讲 节奏(第2页)

第六讲 节奏(第2页)

刹那间我们已经到了电梯厢里,像是跟尘世一刀两断了似的。我把这种感觉譬作一支管弦乐队的最强音被指挥的大手一挥,就要从小提琴柔和的保持音重新开始。这种感觉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孤独的。我们在空间中急速上升。我们换了电梯。我们又急速上升。瞬间升到102层就像眨了两下眼睛似的。差不多有两秒钟的光景,什么声息都没有——一切都很恬静。门开了。我们就到了这里,仰赖人类的天才悬于半空——仰赖人类劳动的成果得以与尘世隔离。

目之所及,只见空间在流动,颇有游目骋怀之乐。我们毫不受什么指示、命令、范围所拘束。我们像是从斯克里亚宾#pageNote#2的序曲那具有折磨人的诱惑力的158拍的小节里被拽了出来,突然被抛上一张宽阔的、流动的魔毯,渐渐顺着和风的节奏飘浮在空中,那风仿佛在以适度的音程#pageNote#3高唱着“空间”这两个字。我们的精神在升腾的一刹那脱离苦恼,达致极乐。

女而眨了两下眼睛的升腾“瞬间”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惊人的效果,就是全靠了“怎么做”吗?

我你不应该感谢吗?难道你还看不出“怎么做”的重

要性吗?

女看不出。(慢慢地想)对什么重要呢?

我对我们的事业。

女您当真是这个意思吗?

我像我跟你讲笑话一样当真。

女我怎么晓得呢——也许您就是在讲笑话。归根结底,“怎么做”——真像是开玩笑。

我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做”的一个学术的、滥用的、通俗的名字呢?

女自然高兴的。

我节奏(rhythm)!

女(她流露出可爱而又风趣的本色)我在什么地方听见过这个名字的——可是从来没有这样感兴趣。

我我又何尝不是呢。达尔克罗兹#pageNote#4告诉过我许多有关节奏与音乐、舞蹈的关系的话,这两种艺术都是以节奏为基本的和核心的要素。我有本书是谈建筑中的节奏的,却没有英文译本。研究这种一切艺术所共有的伟大要素,就只有这两种可靠而实际的途径。评论家也偶尔会提到绘画与雕塑中的节奏,可是我从来就没有听见它被解释清楚的。在戏剧方面,是用“速度”(tempo)这个机械术语来替代的,可是它跟节奏并无关系。要是莎士比亚来形容这两个家伙,他说不定会这样写:

节奏——一切艺术的骄子。

速度——它的私生兄弟。

女了不起。现在我想要知道它们两个的全部真相。

我你绝不会相信我花了多少时间努力想给“节奏”下一个定义,使它能够应用到一切艺术中。

女您成

功了没有?

我还没有。我现在所想到的最接近的解释就是,节奏是一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一切不同要素的有秩序的、可衡量的变化——只要这一切变化会一步一步地激起观众的注意,并始终通向艺术家的最终目标。

女听起来有板有眼。

我因为这不过是一个想法的开端而已,我并没有宣称这是最后的定义。我请你思考一下,再找一个好一点儿的定义。也不妨跟你的朋友们讨论讨论。我会感激你的。我们大家都会感激的。同时,我倒希望你抨击我的见解。这可以使我有机会为自己的见解辩护。

女好的。首先您说“有秩序而可衡量的”——可是假定我现在创造的是“混沌”,又怎么办呢?“混沌”又怎么能够是有秩序而可衡量的呢?

我你把“变化”这两个字忘了。假使你的艺术作品真是这样“混沌”,那么它里面一定包含着许多冲突的动作。凭你的天才,这些动作无论怎么样没有秩序,也都随你自己去支配。但是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之间的“变化”一定要有秩序。而这一点真是只有天才才能够做到。假使你没有忘记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米开朗琪罗#pageNote#5所作的壁画,你总记得站在地板上仰望,它们给你的一种“混沌”的完美印象吧,那就是创作的原型。你不妨找来那些壁画的复制品,摊在桌上看看。只看一眼你就

会相信,这片“混沌”是由它本身所包含的一切要素的最“有秩序而可衡量的”变化构成的。

女我记得。您说得不错,不过我可是很严谨的。“变化”又做何解呢?是指变动吗?

我不,不是变动。变化就是变化。也许我可以用别的例子把我的意思说得明白一点儿。你还记得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TheLastSupper)吗?

女记得。实在记得很清楚。我把画上所有的手的动作都研究过了。我把这些动作烂熟于胸,而且能够把所有手的姿势很自由而自然地运用起来。

我那么好极了。我们要谈的要素也就是手。画上一共有26种手位的变化。其中有23只手是看得见的,有3只是看不见的。要是你能够把这一切手位烂熟于胸,又能够很自由地从一个变化到另一个,把每一次变化所含的意义传达出来,你可以说是把握了那幅特殊杰作的节奏。

女过去邓肯#pageNote#6所致力于研究的,现在恩特斯继续努力以求贯彻的,不就是这一点吗?

我正是。

女我明白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在《最后的晚餐》的画面里,手是变化的,但同时也是静止的。您怎么可以把“节奏”应用在静止的东西上呢?“节奏”不是指动态的吗?

我这倒是没有限制的。冰川在一个世纪内不过移动5厘米,而燕子在一分钟内可以飞3

千米——它们都有节奏。你要把思路从冰川拓展到理论上的静止,从燕子拓展到理论上的光速。节奏把它们都包括在内,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托运”着它们。存在就有节奏。

女所谓“要素”又做何解呢?

我这很简单。腔调、动静、形式、言语、动作、颜色——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一切成分。

女对于画布上的颜色,您又怎么样去应用“有秩序而可衡量的变化”呢?

我就拿庚斯博罗#pageNote#7的《蓝衣少年》(TheBlueBoy)做例子。画的主色是蓝色。它变化了不知多少次。每一次变化都轮廓鲜明,却又几乎不露痕迹。它是有秩序的。许许多多的临摹者都想把每一次变化时靛蓝颜料的用量测出来。他们总是失败,但这绝不是说画的用色是不可衡量的,因为画家本人早就把它“量”出来了。

女就拿这个例子说下去吧。蓝色的变化怎么能够“一步一步地激起观众的注意”呢?

我就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注意画上不是蓝色的部分。

女您是指……

我……“蓝衣少年”苍白而精致的肉色面孔。

女不错。同时也就是这个少年的面孔“通向着艺术家的最终目标”。

我你倒跑到我的前面下结论了吗?

女假使我不喜欢抢着最后发言,那我简直不算是个女人。

我至少我能让你相信你是发言了。

女您说“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