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岁岁年年斗物华什么意思 > 第7章 抱猪仔的男孩(第2页)

第7章 抱猪仔的男孩(第2页)

正在做作业的国荃和国葆,见大哥进来忙上前,一人挽住国藩一只胳膊,话没出口,却呜咽起来。

国藩鼻子一酸,忙将书和字帖拿给二人:“看,大哥给九弟和季弟买的书和字帖。”

二人接过书,国荃含着泪道:“大哥,九弟好想你……”

国葆刚生下、国藩就出外读书,二人年龄相差十八岁,尽管他不像国荃小时候天天黏着大哥,但他从出生就与国荃形影相随。他与国荃的感情,正如国荃与大哥。大哥的一切,皆是他从国荃口中得知。他对这个大哥,既敬畏又怯生,还想与他亲近。

国葆也抹着泪说:“娘说,大哥刚刚回来,不要我们去打扰你。”

国藩心疼地抚摸着两个弟弟:“大哥也想你们哪!大哥刚回来,需要洗洗澡换换衣,整理下自己。还要与老人汇报自己的情况。现在,大哥就是专门来和你们说话的。”

二人抹着喜极的眼泪,忙将各自作业拿给大哥。“大哥,这是九弟两年来写的字,你给检查一下。”

国藩将国荃的字展开,连连夸赞并鼓励说:“苏轼有句话,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九弟若能下此苦功,日后,一介名家绝非是梦!”

一旁国葆急不可待地:“大哥,看看我写的嘛。”

国藩忙又接过国葆的字:“嗯,大哥九岁时,还写不出你这样的字来。”

国葆好失落:“大哥的意思,是国葆写得不够好呗。”

国藩忙说:“九岁的孩子,只能和同龄人比字。你比大哥九岁时,强太多了。所以大哥认为,葆弟的字也很棒!常言道,字是人的门面,可见一手好字多么重要。但想练得一手好字,尚需铁杵磨成针。”

国荃忙拉把椅子:“大哥,快坐下,和我们讲讲你会试的情况。”

“对,大哥和我们讲讲会试的事情吧,我和九哥都非常好奇。”

国藩看着两个弟弟期待的眼神,父亲般地讲述着回忆着:

……会试当天,京城仍是天寒地冻,三更时分,贡院门前便排起了长龙。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一步一挪地向贡院门前移动。他们中有父子同考的,有三代同考的。

一位花白辫子的老举人,烈风吹拂着他的胡须,他拎着灯笼,排在长长的队伍中,浑身冻得瑟瑟抖,但他的目光一直盯着贡院的大门。我想,此时他心中一定有个太阳。

国藩说到此,国荃和国葆眼圈红了,二人对视了一眼。

国藩接着说道,全国每年,都有数万名学子奔跑在院试、乡试、会试的路上。他们每一个脚印,都可写出一部书。大哥虽然两次落榜,但大哥结识了很多秀杰之士,他们是书本以外的奇才、怪才,这便是大哥的收获。

国荃敬重地看着大哥:“大哥信中提到最多的是刘蓉,我对这位刘兄都产生了好奇。有机会,大哥定要介绍我们认识。”

“好!下次写信,我便告诉他,就说,我的小九弟想拜会拜会他。”

国葆也跟着说:“大哥,我也想和刘哥哥做朋友!”

“好!我让你们都和他做朋友。”

国荃突然拉起国藩的裤腿:“大哥,你身上的皮癣好了吗?”

“好了,你看,一点也没了。”

“我好担心,大哥考试的时候癣疾又犯,那该多难受啊。”

国藩突然感到,这个倔强又任性的九弟,心是如此的细腻。他深情地望着国荃,“九弟,你真是个心细又多情的男子,你心细得像个女孩。”

“哈,我哪里会像女孩?”

“我是说心细!九弟很会体贴人,自己不觉得吗?”

国荃淡然一笑:“大哥对弟弟又何尝不是?”

“大哥真的不如九弟心细。”

国葆说:“九哥还和我讲,大哥带着癣疾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也很感动。每当自己厌倦读书的时候,想起大哥,便深感惭愧。”

国藩将两个弟弟搂在怀里:“我的好兄弟!”

道光十七年,继道光十五年湖南特大旱灾,国藩家乡又遇大旱。刚刚插上的秧苗,还没半尺高便开始枯萎。

农人们顶着烈日,在见底的河塘、拥挤着抢水。推车的、挑担的、二人抬的,全家老少齐上阵,可一桶桶带着泥浆的水灌进稻田,顷刻便被吸干。人们望着杯水车薪的土壤,一筹莫展……

一阵急促的叩门声,从白玉堂大门外传来。

院里择菜的秉钰忙走来开门,她见是同族的水根老爹、大喜叔和几个本家汉子。秉钰纳闷地看着几人:“水根老爹,你们这是?”

“孙大少奶奶,星冈叔在家吗?”水根火急火燎地问。

秉钰望着一行着急的神态,回道:“爷爷跟我爹吃了早饭就出门了,说是到地里看看。你们找爷爷有事吗?要不,等爷爷回来,我告诉他你们来过?”

水根和汉子们互视一眼,像失去主心骨似的:“那这?”

国藩从卧室走出,见秉钰站门口和人说话,便朝此走来:“水根老爹,怎么不进院说话。”

秉钰忙说:“他们要找爷爷,可爷爷和爹出门了。”

国藩看着大家焦急的样子:“老爹,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