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若干年,又是新的起义新的分配。
循环往复,千百年都没停过。
不过虽然无此,这种制度对皇家权柄是有好处的。
无论这些资源再如何更迭,也无论是哪一姓做江山,这样的制度也是快维稳的一个手段。
对于这些东西,朱标不可能不知道。
但在很早之前朱标就曾说过,无论是他还是老朱,他们想要的是*族的强盛,并不寄希望朱家江山真能千秋万代。
当年,始皇帝嬴政的大秦可亡朕可亡*夏不可亡的豪言壮语或许是假的。
但,老朱和朱标的这样的想法却是真的。
倒不是他们不希望朱家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而是他们非常清楚有朱允熥鼓捣出来的那些东西必会使得政*格局同样更迭。
他们倒是可以禁止朱允熥鼓捣那些东西,但朱允熥不鼓捣就不代表那些东西不存在。
等到将来有一天这些东西被外邦所掌控,等待他们的便就只剩下灭顶之灾。
若是为了朱家江山的长久而*族崛起的际遇于不顾,那他们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更何况,新的格局之下大明不见得就一定会消失。
所以说,自老朱决定放任朱允熥兴办职大并对孔家出手的时候,包括朱标在内就已不再站在之前狭隘的构想上只为维护朱家江山为目的了。
对于这个事情,维稳的最佳手段那便是把这事儿大事化了小事化小。
反之,就可以一查到底。
这样的话,于银行的展非常有利。
而且,或许也能让大明迎来新的转机。
朱标看完状子的内容,便当即道:“召应天府尹来。”
江宁知县也就是在京师当了县官,但却仍改变不了他区区七品芝麻小官的事实。
一般情况下,他还够不上被朱标接见的资格。
片刻后,应天府尹出现。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京师的府尹同样不好干。
在扔出一板砖能砸死一大片的京师,你干好了一大片抢功的,你若干不好踩你的人多的是。
千百年以来,做京师府尹打出青天之名的不也只有包龙图一人而已吗?
在那府尹行礼后,朱标便问道:“可知今日有人敲了登闻鼓?”
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有人敲击登闻鼓,刚一敲响的时候就传的到处都是了。
那府尹点头,道:“知道!”
朱标拿起桌上的状子,道:“先看看这个吧。”
朱允熥亲自效力,把状子给了那府尹。
看清上面的内容后,应天府尹瞠目结舌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登闻鼓刚敲响的时候,他还说是哪个倒霉蛋扯上了官司。
弄了大半天,这倒霉蛋竟是他自己。
“可有此事?”
朱标一般情况下不喜欢和咱打马虎眼。
摆事实讲道理。
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同样会让人无可遁形。
“有。。。”
应天府尹回答的艰难,却也并不敢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