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大明家祖朱重八免费读 > 詳僚苿妲檲萃第409章 有人敲登闻鼓(第4页)

詳僚苿妲檲萃第409章 有人敲登闻鼓(第4页)

所以,他在不了解事情的脉络之前,是不能平心而论站在来告状的百姓一边的。

尽管说除了以诉讼谋生的那群人,能凭一己之力把状告到御前的都挺不容易,但不能轻易定夺就是不能轻易定夺。

在吩咐完之后,朱允熥又道:“中肯记录就可以。”

那书吏在刑部供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状子如何书写不过全凭他的一支笔而已。

“是。”

听了朱允熥的命令,那小吏便在敲了登闻鼓三人凌乱无章的讲述之中讲起了事情的因果。

这些人讲的杂乱了些,但在他们讲完后,朱允熥也是听出了大概。

他们欠了乡中耆老士绅的钱,本来时间到了他们还还不上就要交田的,但在银行创立之后,他们便从银行借贷了钱还上了。

尽管银行和钱庄差不多,但钱庄非常受地域性的限制,他经手最大的业务就是存钱。

即便也有借贷,也只面向那些大商户。

这些人在圈子中有些名气,谁都认识谁,钱借贷出去也知道和谁要。

至于那些普通百姓要用钱,他们除非去不受身份限制的当铺。

但,他们不是没有可当的啊。

除此之外,那就只能找相熟的耆老士绅了。

他们相互祖宗十八代都认识,要实在还不上钱还能世代卖身为奴。

钱庄连他们谁是谁都不认识,还不上钱他们要躲起来,连找人的地儿都没有了。

而那些耆老士绅把家里用不上的钱借出去,那些百姓能还上赚些利润,要是还不上那就让他们卖身还债,世代效忠于他们家。

朝廷以耆老士绅治理乡民,但这些耆老士绅中又有多少人心中装着道德。

这样的做法,朝廷看似是长治久安了,其实受苦的还是下面的那些百姓。

之前,这些百姓看不到希望。

实在走投无路了只能和这些耆老士绅去借贷,将来倘若还不上卖身为奴那也人了。

但现在,朝廷了银行。

其利息基本等于没有,他们又何必再与那些耆老士绅借贷,把自己陷于走投无路的境地。

而那些耆老士绅对乡民的掌控最重要的一环,便就是外出借贷了。

现在那些乡民都跑去银行了,耆老士绅们也看以前仰他们鼻息的乡民就要摆脱掌控了,他们又如何能够乖乖认命。

这也就是江宁或许率先曝了出来,或许因江宁是京师的附郭率先被朝廷知道。

总之,这事儿虽起于江宁,但绝不仅只限于江宁的。

只有把江宁的事情处理好,才能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地方做好表率的作用。

等那书吏把状子写好,墨迹还未干朱允熥便迫不及待的拿了起来。

确定上面的内容和那三人说的差不多,朱允熥这才吹了吹叠了起来。

随后,又与那登闻鼓御史,道:“他们三人作为重要原告,在父亲处理决定还未出来之前,他们的安全由你来保护。”

这个事情的受害者不止有他们三个,不说现在已经拿到了他们三个的状子。

就是没有他们三个,随便找上几人也可以重新生起新的状子来。

所以,倒也不至于灭他们三个的口。

之所以让这御史保护,不过就是为了彰显朝廷对这个事情的重视而已。

安顿好这些后,朱允熥便拿着状子去见了朱标。

在朱标阅读状子之际,朱允熥便道:“此事的关键还在银行之上,那些耆老士绅他们和银行借贷可以,但却不允许下面的百姓和银行去借贷。”

借贷只是浮于表面上的东西而已,那些耆老士绅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乡民,从而达到他们土皇帝的权柄。

历朝历代道理其实差不多,朝廷以为那些幕目不识丁的乡民大多不容易教化,于是通过耆老士绅来达到统治天下所有乡民的目的。

只是,如此一来势必就得给予耆老士绅一些好处。

循环往复下去,积攒于这些耆老士绅手中资源越来越多,那些乡民生活难以为继,便就会掀起浩浩荡荡的起义。

数十年甚至几百年生起新的政权,然后这些资源再重新分配。

再然后,又会是新一轮起来耆老士绅收割资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