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衛青也實在是看不下去,閉上了眼睛。
如此被圍,真就自己的問題啊!
【不過李廣的個人武力和魅力是真的強。
被圍之後靠他鼓舞士氣,能帶著五千人硬抗匈奴四萬人兩天,硬是撐到了張騫來救他。】
聽到這兒,劉徹微微嘆息:
「是個猛將,可惜了。」
個人之勇,甚強。
可惜這般帶兵,朕怎敢用?
劉徹看著天幕,隱隱約約的,從李廣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天音,做了總結。
【李廣的軍事風格,其實是小部隊突擊。
這種作戰方式,面對匈奴小規模入侵或分散掠奪時,能夠起到很好的打擊效果。
但這種小打小鬧,對匈奴整體無法造成大的影響。
而防守反擊,也只能建立展小規模的對戰中,一旦遇上大型對戰,就開始就不行。
漢武帝時期,整體對戰匈奴的方式開始改變,上萬人的大規模作戰是常態。
很不幸,戰術定型的李廣,無法適應的環境。
這,才是他四次失利的根本原因。】
第19章平均壽命
劉徹微微嘆息。
天幕所說的是李廣,可又何止一個李廣!
這分明是大漢如今整個將領層面的縮影。
將領帶不起大軍,只能帶小軍,短距離出塞,又或者在漢土內迎敵,打防守反擊。
不過,即便是面對他們所擅長的防守反擊,也不代表他們能取得勝利。
過往七十多年被匈奴入侵的經歷,已經說明了一切。
連李廣這樣的老將都不過如此,更何況其他的普通將領?
要知道,在小規模本土反擊之下,大漢的物資、兵源、馬匹,其實是非常充沛的!
連騎兵的數量差不到哪裡去。
就像是今年,他能一口氣徵調四萬騎兵迎擊匈奴。
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本土作戰上,能夠用極低的成本,進行大軍的糧食供應。
騎兵在本土對戰,是不用考慮糧食不足的問題的。
就算是自身糧道被斷,只要繼續前進,去下個城中再征就是了。
可出塞就不一樣了。
塞外茫茫一片全都是草,莫說城池了,連個人影也沒有,上哪兒找補給?
全靠本土在後方設置糧道供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