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等人走了,激动的离开大唐书库的。
魏徵也是因为激动,一瘸一拐的离开,没有让人搀扶,走的时候,顺带走了一本三字经。
次日,太极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牛公公的尖锐嗓音,传遍了整个太极殿。
伫立在太极殿两侧的文武百官,如老僧入定一般,连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的见。
“咳咳。”李二皱眉,这些老货太不给面子了。他干咳两声,给昨日去过大唐书库的那些国公使了个眼色。
“陛下,臣有本奏。”房玄龄见那些国公没反应过来,举着笏板,走向大殿中间。
龙椅上的李二,见到房玄龄会意,微不可察的点点头。
“房爱卿有何事?”李二假装好奇,沉声说道,“奏来。”
房玄龄朝着李二拱手说道,“陛下,世家之祸已灭,如今除了北方突厥,我大唐可以说是天下承平,海晏河清。
科举之日,已然临近。朝堂之上,不日将会多出很多人才。
但是,放眼整个大唐,治世能臣还是太少。臣奏请陛下下旨,以朝堂之名义,由国库拨款,招收适龄儿童及青少年,建立大唐学府,全面培养各方面人才,为我大唐添砖加瓦。”
“呵呵,不错。卿言甚得真心。”李二开怀一笑,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所以房玄龄提出来,那也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不知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大殿之上。
昨日在大唐书库的那一帮国公,在李二的提示下,也纷纷举着笏板,纷纷同意房玄龄的提议。
其他大臣不明所以,交头接耳,总感觉有些多此一举的意思。
“嘿,戴大人,陛下他们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刘大人这是何意?”
看到新任的吏部尚书戴胄皱眉,礼部侍郎刘大人解释道,“戴大人,若不是早就商量好的,那程咬金和尉迟恭平时上朝站着睡觉,今天怎么可能迎合的这么快,还有魏大人,他之前可是见谁喷谁,逮住就咬。现如今,他变的一味奉承起来了。”
顺着刘大人说的,戴胄捋着胡子,略有所思。
而这时。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有些不屑的开口。
“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李二有些不悦,但是没表现出来。“孔祭酒说说你的理由。”
孔颖达拱手道:“陛下,国子监本就是我大唐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为何还要劳民伤财?建那什么大唐学府,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妥,培养人才的事,我们国子监是专业的,有国子监就够了。”
看到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和国子监博士蔡少奋反对,魏徵觉得是时候拿个双杀了。
“孔祭酒、蔡博士,国子监是最高学府没错的,但是我对你们的教化,是持怀疑态度的。”
“魏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呗。”魏徵翻了个白眼,停顿了会儿,“你们也不想想,在大唐歌剧院出现之前,你们家里的二代,哪个不是小魔头一般的人物,长安城的百都姓避之不及。”
见魏徵拆台,孔颖达没有急着辩解。
蔡少奋说道:“学子天性使然,魏大人不会是要把这个说是我等的过错吧?”
“不然呢?我们把家里的孩子送到国子监,不就是为了他们学知识、明事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