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路的事,时桥也没觉得麻烦。
且周父周母觉得每次都麻烦了两人,心里过意不去,总是会给两人送点小东西。
这次周母拿出毛衣,抖开给大家看:“等你们回去,天要冷下来了。这两件毛衣是我抽时间织的,你跟婉婉一人一件。”
两件颜色一模一样都是水红色。
“冬天冷,我特意放宽了尺寸,里面可以加衣服。”
时桥一时有些惊住,实在没想到周母会给她织毛衣,下意识拒绝。
“不用了周阿姨,都给婉婉吧。”
“你帮了我们家这么多次忙,这只是我小小的一点心意,要是不接受以后我也不好意思要你带婉婉的消息了。”
周父也在旁边说:“收下吧。”
“那……谢谢周阿姨。”
接过周母手中的毛衣,能摸出来用的上好的毛线,冬天穿肯定暖和。
天气凉快下来,天黑的比以前早了,两人谢绝周父周母留饭的好意。
“我家桥桥走哪都受人欢迎,明天我们也去买衣服。”
时桥点头:“刚才周阿姨倒是提醒我了,家里也应该准备冬衣。”
她家五口人一件厚衣服都没有,全是薄的。
“直接买吧,反正村里人都知道我现在靠写文章,每个月都能拿钱拿票。”
也算是过了明路,就算村里人妒忌也不会闲的没事去举报。
写文章这个办法,是时桥某次路过省城杂志社想出来的。
这个年代的主题特点她很清楚,上辈子也读过写这个年代的小说,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试着写了一万字投给杂志社。
杂志社那边表出去反响很好,然后来信邀请她继续写下去。
每个月给2o块钱和同等价值的各种票,要是卖的好,会涨价。
字数要求也不高,每个月有两万字就行。
路过商店时,许靖尧眼睛一亮:“我们来这里买衣服。”
前几次路过,时桥往里面看了下,有高档的也有普通的,不至于很扎眼。
“我们还是想想怎么交货吧。”
既然引起了时翠翠的怀疑,保不准其他人也怀疑了。
两人商量以后每两个月来省城一次。
交货时,给每家采购的鸡蛋都多补了些。
“这一百个算额外的补偿,就算鸡蛋磕碰了也不用担心。”
要是鸡蛋没有碎,多出来的一百个自然归采购自己。
采购门清这是时桥给他们的好处,因此在时桥说出以后不方便,要两个月来一次省城,问他们愿不愿意把两个月的订单并成一个月购买时,纷纷都同意了。
现在天气转凉,东西存得住,而且他们各自的厂本来消耗就快。
“量太大,一晚上我凑不齐这么多,只能分两晚。”
这是分别对李为民和老刘的说辞,两个人都表示理解同意了。
于是时桥跟老刘约定晚上十点取货,跟李为民约定下半夜一点半取货。
至于蒋胜东他虽然会开车了但是不太敢上路,尤其是晚上。
于是吃过晚饭许靖尧就去钢铁厂门口等他开出来,再用一个晚上帮他把货拉齐。
都交货后,两人趁着最后两天去逛了百货商店。
“稀奇,土包子也敢来逛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