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血誓征程最新 > 第章 楔 子(第1页)

第章 楔 子(第1页)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张养浩《山羊坡?潼关怀古》

民国十七年的华北大地,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北伐军兵分三路由津浦、京汉、京绥线大举进攻,势如破竹,横扫中原,一路高歌杀向北京城,张大帅不到半个月连失顺德、保定、石门、大同、张家口,战区内村镇寨堡无不残桓断壁、生灵涂炭,几十万身着蓝色军装失去后勤给养的奉军溃兵自然逃到哪里吃到哪里顺便再捞他一票弥补军资,心存华北以后将是敌占区决不能让南军讨到好的将领对士兵们的匪行持纵容鼓励态度,使得败兵的匪行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濒遭旱、蝗灾害尚未得到修生养息的华北百姓遭到了灭顶之灾,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一个字—逃,以京津沧(州)德(州)为轴线,轴线以东的百姓或东行由龙口烟台上船渡海去旅顺营口,或由6路闯山海关到白山黑水的辽东讨生活;轴线以西的民众就如迁徙的蚁群向晋陕黄土高原涌去,希望能躲避战火觅得一线生机。

灵石古镇西面的汾河渡口,上千难民熙熙攘攘的等着渡船,自从进了山西地界,难民潮中流传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西渡黄河就有生路”,山西的官吏对此传说充分肯定,组织了大批渡船在汾河、黄河沿岸,将出得起船资的难民送走,一是为减轻难民带给地方上的巨大压力,二是借机收取高额船资大难民财。

头脑灵活的晋商们在各摆渡口开设了众多临时当铺、旧货市场,为了生存难民们把从河北老家带出来的最后一点细软家当变换成船资以图逃命,当然这是指那些小有家产的人家,有钱的大户已经在沿途各大城市安顿下来,赤贫的难民就只好变卖妻女了,所以渡口附近的人市也很是热闹。

就在人市外沿路边,有几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大人和孩子,他们显然是一家人,靠路边破衣烂衫满脸菜色的女人一只手拉着一个小女孩,左边的女孩儿稍大些约莫有七八岁的样子,右边的女孩要小得多只有两三岁,三个人都低头跪在地上,头上插着草标,显然母女三人都是要出卖的,后面站着一个男人用嘶哑的嗓子在吆喝着:“过往的好心人,可怜可怜我们这家落难人吧,将我媳妇和孩子买了去,单买也行,一块儿买更好,我杨老栓不求高价,只要能把我老娘埋葬,救我儿子一命就行,行行好吧。”

过路人这才现男人的脚边还躺着一个白老妪和一个三五岁的男孩子,老人显然已经死去多时,脸上盖了一小块破布,男孩子却满脸烧的通红,不时抽搐几下,眼看也就不行了。

走过的难民脸色木然对这一家不大理会,本地的人口贩子倒是有到近前问价的,杨老栓苦苦恳求人贩子:“这位爷您看好了,我这媳妇才二十五岁,模样俊着呢,现在这是饿的皮包骨头不大好看,您领回去让她吃几块高粱饼子,用不了半拉月就变过来了,能生养着呢,我娶了她八年就给我生了四个娃,我家小四这次逃难没保住,您看我这俩丫头长的多好,性子也乖,大丫八岁了,做饭洗衣打扫院子都能行了,三丫头别看小,也懂事着呢,好养活,给口米汤就能养大,三五年就能得济,她们娘仨您出十块大洋,我给我儿子请个先生抓两服保命药,再给我娘讨副薄棺材,我总不能把我娘埋乱葬岗让野狗刨吃了不是,您就算行善积德,帮帮我这一家落难人吧,我杨老栓这辈子都感您的大恩。”

人贩子扑哧一下笑出了声:“我说你这个汉子是魔障了还是穷疯了,你不懂行情不要紧,里面就是人市,你老踏脚进去打听问问,那十六七的黄花闺女才五块钱一个,你这婆娘都生四个娃了,身子还凭金贵?这小女娃你问问路人,倒找钱有人要不?那人市里十岁八岁的丫头一升小米一个要多少领多少,咱们也甭废话了。一块大洋你要是愿意我把她娘三个都领走,你那男娃都抽成那样了,花多少钱都是白搭,这一块钱你买两张席把一老一小裹裹埋深点做个记号,日后你缓和了把她祖孙二人的骨头接回老家,剩下的钱你还能买张船票去河套,她们娘三个跟了我这命也就保住了,愿意你就点个头不愿意就拉鸡巴倒。”

这时一直低头不做声的女人哭出了声:“救不了我儿,我哪儿也不去,就陪着我的儿,要死一家人死在一块儿。”两个女孩也抱着母亲大哭起来。

人贩子耸耸肩说了句:“我他娘的就是闲的蛋疼,吃力不讨好,自己跟自己找不自在呢。”摇头晃脑的走了。

别的人贩子自然也不再跟这家人搭话,杨家四口围着死透的老人和濒死的孩子绝望的哭泣着。

“这孩子贫尼买了。”一个女人的声音让四口人立时止住了哭声,抬头一看,见是一个中年尼姑和一个少年尼姑牵着马匹站在近前看着他们。

杨老栓忙抹去眼泪起身问道:“请问师父是看中了我的大女儿还是小女儿?还请师父看在佛祖的面上,大慈悲,多赏给我们几个钱,救救我的儿子。”

中年尼姑说道:“施主请了,贫尼并不是要买你的两个女儿,而是觉得跟你的这个儿子甚是有缘,愿出十块大洋把这个病孩子带走,贫尼略通黄老之术,这孩子的病症贫尼还是有把握将他医好的,施主放心,十年之内你们一家人还有团聚相见之日。”

杨老栓的女人噗通一声给尼姑跪下,连磕三个响头说道:“谢谢大师,谢谢大师,您就是转世的观音菩萨,只要救我孩子不死,我们一块钱也不要您的,哦,就要一块钱就行,我们得把我婆婆埋了,日后我们母子相见一定给您立长生牌,全家都皈依佛祖。”

中年尼姑说道:“施主莫要推辞,这十块银钱你们还是拿着为好,你们用这些钱买口棺材,雇个车辆拉着老人回河北老家吧,北伐军胜利了,奉军退回了关外,大家都逃荒,河北的荒地也多了起来,以后几年都会风调雨顺,在家总比在外强,施主请把你们老家的详细住处告诉贫尼,日后这孩子长大了,贫尼会让他回去与你们相认。”

杨老栓鸡啄米似地连连点头:“要是不打仗了,当然是回老家的好,大师,我家就在河北顺德府西南的集安县古月镇翠屏村。我们回老家后哪里都不去,就等着我们儿子回来,大师,这孩子的小名叫锁儿,村里教书先生赐官名叫杨毅,今年五岁了,属大龙的,我叫杨老栓,这是锁儿他妈叫朴英姬,是高丽人,这是锁儿的大姐叫大兰,这是锁儿的妹妹叫小兰,翠屏村就我们一家姓杨,是贾兴旺贾大财主家的佃户,好打听着呢。”

中年尼姑点头应道记住了,俯下身来给锁儿凭了凭脉,然后对少年尼姑说道:“静心,你看看锁儿得的是什么病。”

静心小尼姑上前摸了摸锁儿的额头,翻看了眼睑,又把了一小会儿脉说道:“师父,我看小师弟高热不退,眼底泛有黄疸,主肝脾亏损,颈下有皮疹主阴邪,脉沉紧而涩主邪气入内寒入骨髓气血极虚,与医圣张机《伤寒论》所述吻合,小师弟所患应是伤寒无疑,且已至极期,应先用三仁汤加减宣气化湿,高热消退后再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益气生津解除余热。”

中年尼姑先是点头后又摇头:“锁儿所患伤寒不错,可是伤寒类型十数种之多,你只凭查看眼睑、额温、颈表就断症给药难免谬误,出汗、舌苔、喉咙、手足心、大小粪便、饮食状况,抽筋战栗,眩晕昏厥都反映出不同类型的伤寒症状,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人命关天万不得粗心大意啊。”

小尼姑虚心受教:“静心谨记师父训导,如师父所言,还需将小师弟安顿下来,先将高热消退,然后再仔细观察辨证,对症入药才是。”

中年尼姑露出满意微笑:“正应如此。”

转身对锁儿的父母说道:“锁儿这孩子已然病入膏肓,再不救治不出五个时辰就会失去生机,贫尼这就将此子收为俗家弟子,贫尼法号寂然,庵舍名曰汝卡,坐落川西阿坝,还请施主不必太过挂牵。”说完将锁儿抱起,招呼徒儿纫镫上马,顺着汾河大堤向西南疾驰而去。

杨老栓一家四口望着被腾起的烟尘渐渐遮蔽的身影,长跪不起,在感谢两位圣尼的同时也祷告上天保佑他们的亲人康复平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