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白色的米粒,许多人迫不及待的放入铁锅蒸煮。
然后,配着晒干的咸鱼,烹炒的青菜,他们吃上人生的第一口米饭。
柔软,醇香。
他们认真的咀嚼着,吞咽着。
然后夹一筷子青菜,一块咸鱼,又扒拉下一大口饭,直到一大碗饭见底。
他们的肚子也鼓了起来,明白了巫侯所说的【食之不饥】的含义。
果然饱啊。
相比于需要冒风险狩猎的野兽,地里能长,产量如此之高且味道甘甜的稻谷,无疑是所有诸夏族所需的神物啊。
丰富的鱼类,高产的稻谷,诸夏族人对于未来越加期待。
很快,大米开始在集市上销售。
没有种田的诸夏族人,也品尝到了米饭的清香。
虽然只是吃了一次,但他们深藏于骨髓里的声音告诉他们,那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味道。
他们内心想着,明年的春天,他们也可以种稻谷了。
随后的日子里,侯文杰深居简出,搜索着脑中的记忆,继续编纂各种书籍。
征伐的事情,交给兵部,军机部,礼部,三部协定。
先礼后兵的政策被执行得很彻底。
诸夏的版图开始快变大。
战马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让路程在时间的纬度上被缩短,让战争的天平再次被倾斜。
原始的时代,谁能抵挡一群善射弓箭的骑兵!
谁又能抵挡一群横冲直撞,手持长枪的甲兵!
战场彻底没有了悬念。
诸夏的威名,开始远播。
天启二年,谷物丰收,渔船已经能出海捕鱼。
侯文杰收了第一名弟子。
他是一名孤儿,十四岁。
在学堂学习之时,老师无论交什么,都一学就会。
无论《算经》《格物》,都是一点就通,甚至问出的问题,很多时候将老师都给难住了。
侯文杰让人将他放到户部任职员,他很好了完成了人口统筹的问题。
然后,他又被调往商部,管理一部分借贷业务。他依然很快就能得心应手。
侯文杰很满意,召来了孤儿。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徒弟,你没有名字,我给你起一个,就叫夏启吧。”
夏启无比崇敬的拜倒,“多谢老师赐名!”
侯文杰笑道:“从今天开始,随我入长老部议事,记住,多听,多想。”
“是,老师。”夏启拱手又拜。
天启三年,诸夏的版图再一次急剧扩张,一个个城池开始在大荒上建立。
一个个田地被开垦,茹毛饮血的日子彻底一去不复返。
人们都开始习惯诸夏的法度,书写诸夏的文字,唱诸夏的歌。
他们每个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从朝歌回来的商人,给他们带来各种不同的玩意。
那些东西里,有他们再怎么努力也买不起的香水。
但也有便宜的胭脂水粉。
有品质不错的铁锅铁勺,也有缺棱少角的瓷器。
有品类繁多的木制品,也有小孩玩的风车与拨浪鼓。
这些商人总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