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不知春暖 > 第87頁(第1页)

第87頁(第1页)

林寒初的寒毒發作才剛剛間歇,便馬不停蹄地趕了五六日,到江寧府時已經有些體力不支。她隨身帶著那日大夫抓的藥,找了客棧讓小二煎好服下,稍稍吃了些乾糧,才緩過一些氣力。她推開客棧的窗戶朝街上望去,這才有心情注意到,這江寧府果真擔得起江南東路的府,而江南東路也不愧為大宋最繁榮的省份之一。街上來人如織,而且穿著都頗為講究。街道、屋舍都造得精巧氣派,絲毫不輸京城開封。

林寒初看天色已近午後,便讓小二幫忙雇了個車,前往報寧禪寺。禪寺位於江寧城東北面,鐘山南面腳下,距離城中約七八里,驅車約莫行了一個時辰。興許因為到達報寧禪寺時已近黃昏,雖然這寺院由皇帝賜名,又是王安石的故居,此時卻門可羅雀。

粉牆黛瓦的一片屋舍,掩映在綠樹之中,門前池塘水平如鏡。林寒初走進門口,大門半掩,一掃地小僧只顧自己打掃,也並不抬頭看她,林寒初便自己走了進去。這寺院從外面看樸實無華,內部卻屋舍園林齊全,曲徑通幽。寺中僧人都自顧自坐禪或打理事務,並無人管她,於是她便繞著小徑逛走起來。只見寺內宅院坐北朝南,分東西兩院,庭院之間有月洞門相通。西院為前後兩進,前面的是門廳,後面的是正廳。東院有三進,各進之間均有天井相隔。東西兩院之後是個院子,其間匆匆望去,只見清幽蔥鬱,樹木繁密,頗有流泉撥清韻,古槐弄清風的韻致。難怪王安石這樣看盡世間繁華的人,也能夠在這偏僻之地一住十年。

林寒初走到西院的一個開間,只見此屋內放著一些僧人坐禪的蒲團,而牆上掛著幾幅石刻字畫,看起來也有個一二十年的光景,整個屋內素簡之極,並透出一種古樸。她不禁稍稍走進,望向右手邊的一幅石刻,她輕輕念道:萬里崑崙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曉寒雲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閬苑仙人何處覓?靈槎使者幾時回?——

她正沉醉於詩境之中,突聞身後一人念道:「遨遊半在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

林寒初暮然轉身,只見一老僧持帚站於她身後,眼神卻望向那石刻之上。

「這是王荊公的詩?」

「姑娘好眼力,正是王荊公的《狼山觀海》。」

「氣勢磅礴,胸徑廣袤。真是一好詩。」

「看來姑娘也是慕名前來,貧僧乃是本寺主持,法號濟永,請恕貧僧剛才失禮了,擾了姑娘雅興。」

「大師見外了。林寒初雙手合十還禮。」她接著道:「大師可是在這報寧禪寺修行多年?可對這寺中熟悉?」

「貧僧在此修行已經二十五年有餘,王荊公過世的的第二年,便隨師父到此。」

林寒初點點頭,她略為遲疑,但最後還是開口:「請問大師知不知道半山二字的來歷?」

「姑娘為何有此一問?」

「世人都知這保寧禪寺在神宗皇帝賜名之前原是王安石的故居,本為『半山園t?』。而王安石後來也以「半山」為號,想必這半山二字藏有什麼典故?還望大師指點一二。」

濟永主持聽完此言,垂頭又開始打掃,漫不經心地道:「史載半山園所處的位置原名白塘,王安石築舍自居後,始更名為半山園。至於當年王安石為何以半山園命名,其實傳言頗多。有人以為此地距江寧府門和鐘山山頂各有七里之遙,處於中半位置,因此稱半山。也有好事之徒所言,王荊公當年大力推進變法,在改革功敗垂成的關鍵時刻,變法戛然而止。他不甘心地退出朝野,此時退隱恰如登山而至半山,眼望山頂觸手可及,卻止步不前。此種心態恰恰符合這半山之名,又與這半山園的景致吻合。」

「原來如此,想必王荊公當時的心態半是隱居,半是等待,半是滿懷沮喪,半是渴望東山再起。」

「可惜往往事與願違。所以後來他以半山為號,也不足為奇了。」濟永主持抬頭望望已經染紅的西邊天空,晚風漸涼,他的話中不覺有一股蕭瑟哀愁的口吻。只聽他接著道,「也許是因為心情鬱結,他不久便患疾久臥病榻。期間仍關心國家大事,給朝廷《上神宗皇帝書》,宋神宗在病危時讀了以後,心中所動,說王安石兩擢兩罷,仍無怨無恨,病患垂危,尚念及朕之康健和社稷之安危。可見對於宋神宗來說,他還是認可了王安石的改革,只是作為一國之君,在生死和政治鬥爭面前,同樣也無可奈何!」

「那後來又如何?」

「神宗皇帝逝世,王安石所倡導的變法,便在最短的時間內被盡數清除。神宗過世第二年,便在半山園內鬱鬱而終!」

「啊!敢問大師,這王荊公最後是否也安葬在半山園內?」

濟永停下手中的掃帚,抬頭道:「荊公之墓便在後院。」

林寒初沉思半餉,濟永轉頭打量林寒初的神情,「不知姑娘來半山園所謂何事?」

「大師果然目光如炬。」林寒初也直言不諱,「大師,小女子姓林。此次是受故人所託,在這裡找一個人。哦,不,也或許是找一件事物。」

濟永面無表情,將掃帚斜靠在房門上,雙手合十道:「不知姑娘所找何人,所尋何物?」

林寒初微微垂:「其實我也不知道此人此物叫什麼名字,但我只有一個線索。」

「姑娘不妨說說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