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入围的村子,都想把“有机生态农庄”这个项目,争取到自己那里。
这可是看得见的好处,轻轻松松就能造福全村乡亲。
种个地,养些鸡鸭,只要按人家规定的标准来办,就能领工资,这种好事上哪儿找?
半个小时之后。
圈子已经缩小到三个村子。
都是在距离新圩镇比较远,没有集体企业,山地多,水田少的村落。
经过众人投票,最终入围的,叫做桥头村。
这个村子实际上,就在群山旁边,有一条河流从村口流过,潺潺河水蜿蜒十几里路,甚至流经周春明的家门口。
“好!就这么决定了!桥头村的何水柱留一下,其他的人散会!”鲁铁生拍板宣布。
一个又黑又瘦,戴着草帽的中年人,顿时答应了一声,脸上满是喜悦。
桥头村那么穷,经济是整个乡里倒数的,如果一年有五百万砸下来,日子想不好都难!
更何况,何姓是桥头村的大姓,村里有四成的村民都姓何,也就是说,何家这回要沾光喽。
不少人临走之前,都羡慕的看着何水柱。
真是走了狗屎运啊。
居然跟“新天地”的周老板扯上了关系,眼看着就要达了。
搞“有机生态农庄”的建设,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造福乡亲们,简直再完美也没有了。
敲定了这件事情以后,鲁铁生立即带着人,到桥头村看了看。
这边确实山青水秀,污染是没有污染的,还有大面积的空地,完全可以开辟成农庄。
村子里的人也不多,仅仅不到三百,除去那些太老迈的,还有未成年的,可以成为农庄员工的村民,过两百人。
搞这个生态农庄,又不追求高产,只要稍稍培训一下,知道哪些不能用,要达到什么标准,也就差不多了。
村民们日常就是种地,种果树,养鸡养鸭养猪,没有谁不会的。
跟村民们商量了一下,大概圈定了农庄所在地,鲁铁生赶紧给周春明打电话:“春明,我是鲁铁生啊!对对对!是我!”
“上回你说的那件事,我已经跟下面的人谈妥了,农庄就定在‘桥头村’,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比较合适的地点。”
“什么时候有空的话,你可以回来看一看,如果没什么意见,咱们就弄一份合同,按照合同办事。”
“是吗?桥头村我熟啊,以前曾经去过,确实比较合适搞农庄!”周春明点头,“具体的事宜,我会带人过去跟村里接洽,见了面再详谈吧。”
搞这个生态农庄,周春明的本意是,让家里人,还有公司的核心管理层,都能吃上有机健康的食品。
至于把有机食品当成一个赚钱的产业来做,时机还远远没有成熟,只能以后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