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疑心病很重,跟朱高炽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好,这个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先不说在立太子一事上,朱棣倾向朱高煦,对朱高炽有些不喜欢,就是朱棣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之后,还给朱高炽设置了无数的关卡。
整个永乐朝期间,支持和辅佐朱高炽监国理政的官员中,不断有人被朱棣逮捕下狱,如陈寿、马京、许思温、王汝玉、解缙、蹇义、杨士奇、杨溥等,其中解缙甚至被迫害致死,史书记载,这些事情的起因大多就因为四个字:“以汉王谮”。
真的是因为“汉王谮”吗?那还是想当然了……
身为皇帝,朱棣对皇权的看重过一切,亲情对皇权来说,从来都是多余地。
朱棣亲征蒙古时,需要长期在外,政务必须全部委托给监国太子朱高炽,对于太子是否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朱棣肯定要加以警惕。
每次出征前,朱棣都会赋予朱高炽相应的理政权力,“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贡,边境调,上请行在,余常务不必启闻”。
然而,在这同时,朱棣又不断给予朱高炽限制,朱棣下旨:“凡百官朝谒东宫,偕进偕退,不许独留私见”,为防止百官和朱高炽私下勾结,见面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进行,需要有专门的记录人员。
解缙就是因为违反了这一条,被汉王朱高煦告后,朱棣下旨将其打入昭狱,然后被纪纲扔在冰天雪地中冻死。
朱棣把对功臣犯罪的处理、高级官员的任免、军队的调遣等人事权和军事权牢牢地抓在手中,不允许朱高炽越雷池一步。
永乐七年,朱高炽因为看不惯刑部尚书刘观贪婪,对刘观予以斥责,在外征战的朱棣得知后,对朱高炽提出了严厉批评:“文武群臣皆联所命,虽有小过,勿遽折辱,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
朱棣还命令六科官员要将朱高炽处理政务的情况按月记录,每件事都要注明前因后果,然后向他上报。这就是明显的不信任朱高炽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派胡瀅调查朱高炽是否有谋反、不轨之举,好在胡瀅非常认可朱高炽的能力,经常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好话,才让朱棣放心。
李云睿是后来人,对这些史实门清,他相信只要徐皇后一死,没有了徐皇后在两人中间转圜,朱高炽和朱棣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转折。
李云睿肯定不希望这种事生,尤其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候。
虽然现在的历史脉络,因为李云睿的折腾已经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但李云睿还是怕历史的惯性存在……
现在离七月初四还有十多天,李云睿非常担心徐皇后会出事。
所以,李云睿才拉着徐景昌,想从徐景昌那里探探的口风,看看徐皇后身子有没有问题。
至于心绪不宁、掐指一算,那都是李云睿编出来的,用来糊弄徐景昌的理由而已。
“你的意思是姑姑最近身体可能出状况?”徐景昌看了看李云睿,眉头紧皱。
“按照卦象上显示是这样……”李云睿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说道,“但是你也应该知道,我算卦的本事有些半吊子,时准时不准,我也有些吃不准这次的卦……”
先把责任撇清再说,省得后面有麻烦。
身份证-伍6彡⑦④彡6⑦伍
听了李云睿的话,徐景昌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去找伯父商量一下,这事肯定不能马虎大意……”
徐皇后是徐家的定海神针,她要是出事了,就是一尸两命,徐辉祖也得跟着一起死。
虽说魏国公府现在由徐钦打理,但徐钦才接手三年,有很多大事,拿不定主意,时时处处还要徐辉祖支点一二。
而徐景昌现在虽然贵为定国公,也是单独开府建牙,但底子太薄,根基太浅,就算有李云睿帮扶,因为时间不够,底蕴不强。
一旦徐皇后出事,徐家的麻烦一大堆,元气肯定会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