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我说,你们这几个身体素质看着就不错,要是现在去参加空军考核,过了的话保不齐还能开上这玩意!”
“你们有想法的话可以联系我。”
张在军一边说着一边注意李成仁和陈开始的反应。
毕竟在人眼皮子底下挖人,怎么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在看到二人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悦后,张在军开始给那几个军工厂的小同志科普起来。
说的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听得人是脸红脖子粗的。
要不是李成仁和陈开始还站在这,保不齐这几人真的直接去填写报名报参加下一次的空军考核了。
然而,听着张在军如此自信自豪的话语,李成仁的神情确实有些忧伤。
这还是他在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那一抹心酸,只有他知道。
和张在军比,从事这一行,并且经历过前世种种的他更了解其中的苦楚。
歼—8的出现代表着我国终于是有重型战斗机问世。
然而,看似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放在国际上却不尽然。
先不说苏联毛熊的苏—27批量生产,就老美的F—15已经服役超过七年!
作为全世界最后的二代机,华夏的二代机还仅仅在测试阶段,国际上三代机刚开始装配,老美的四代机F—22已经开始研发。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华夏的空军战士一直用着比敌人差距一个代次,甚至两个代次的战机,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后世,曾经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
在面对老美的F—22,我们的歼—8该用如何的方法应对?
我们又能否抵挡住敌人的入侵?
当时,这个问题如海啸般席卷军事论坛。
只要是经常逛军事论坛的人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沉默了。
八换一?
八架飞机换一架美军飞机吗?
不!
是用八架飞机的命,去换对一次对美军飞机开火的机会。
军迷们想过无数种方法,可唯独一种,没有人去想,没有人去提。
那就是投降。
世纪相交,是我们最为困难的时候,一切都被逼着。
那个时候,是有多么的窝囊!有多么的憋屈!多么的抬不起头!
直到,歼—20的出现,伴随着资料的公开,军迷们知道。
面对这样的战斗机,不管多少二代机都是无用的。
为了这一天,
我们受了多少的窝囊气!
没有人知道,那段时光对像李成仁这般从事航天研究的工程师有多么的难熬。
耳畔间,恢复张在军的热血宣言。
不自觉中,李成仁的鼻头有些许的酸涩。
从被压迫到彻底站起来,从落后走到先进,从憋着一股子气到尽数吐出。
四十年。
华夏用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
这四十年,有委屈,咽肚子里;有谴责抗议,全部憋着。
没办法,枪杆子不硬,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这一路,华夏走的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