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这话确实没错。
企业如果看到了政府在打击地条钢企业,同时又在开展钢铁的收储工作,确实很大概率会看到行业里的“商机”。
可丁副主任听到这些,却不免有些惊骇:
“你是要欺骗企业?”
林志神色一正:
“只要我们能快推动行业整治,把钢材价格拉上来,让企业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时销售出去,就不能叫欺骗。
只能说是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引导企业抓住机遇。
当然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这件事儿有风险的原因。”
说完这句话,林志便不再出声,只是静静等待着。
这是他目前想到的,可以提前推动企业行动的比较好的方案。
他明白,自己之所以敢这么做,最大的底气还是来源于前世对产业展的洞悉。
在笃定国家一定会开展地条钢整治行动的前提下,采取这个方案确实没有什么风险。
但林志也知道,这是他以重生者的视角考虑问题得到的结论。
而其他人,并不具备这个视角。
就比如丁副主任,他并不能确定这件事儿一定能成。
在未来前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真的成功引导企业加大了生产力度,最终却导致了企业亏损,那将是天大的责任。
面对企业,他们固然强调拿出来只是征求意见稿,来躲过责难。
可如果面对上级领导,他们将毫无推卸责任的理由。
丁副主任估计,如果此事失败,等待他们的最好结果,就是被边缘化,从此远离权力中心。
因此,虽然通过对产业的观察,丁副主任也知道这件事儿失败的概率不高,可是他仍不想承担这个风险。
跟许主任对他推动产业展不力的负面印象比起来,这个后果太重了。
想明白这些,丁副主任叹了口气:
“小林呐,你很有想法,也很有冲劲儿。不过这么干工作却太极端了。这件事情失败的后果不是我们能承受的。”
林志对丁副主任这种反应是有预料的。
他在明知道丁副主任可能不同意的前提下,还提出这个观点,当然是有他的理由的。
林志计划通过这次事件,让丁副主任真正把他当成自己人。
说起领导喜欢的下属,很多人第一印象会是八面玲珑、阿谀奉承的那种。
当然了,喜欢听好话是所有人的共同特点,领导自然也不能免俗。
可是深谙官场规则的林志却知道,领导们虽然在被恭维时确实会心情愉悦,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也确实可能会表现的比较喜欢会拍马屁的人。
但是领导真正喜欢的,却绝对不是这种下属,而是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下属。
而在这些让领导喜欢的下属中,真正能成为领导的“自己人”的,还需要再多一个特质。
那就是能帮领导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工作中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甚至可能只是情绪上的。
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只有真正让领导觉得你可以帮到他,也肯卖力帮他,才有可能真正走进领导心里。
通过之前一次提出改革方案,林志其实已经在丁副主任心里建立了良好的印象。
但是林志知道,那还不够。
那一次,他只是让丁副主任知道,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而这次,如果林志可以主动承担丁副主任心中巨大的风险,坚定的站出来帮他解决生产不力的问题,二人的关系无疑会有质的突破。
一位副厅级的主管领导可以带来的好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抱着这个目的,林志表现的很诚恳地对丁副主任说道:
“领导,如果我没有跟您报告过组建钢材收储基金的事儿,那就算出了问题,应该也和您没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