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侯府传来喜讯。
一个宫中内侍带着圣旨前来,他的脚步轻快而有力,手持圣旨,面带喜色,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本官奉旨而来,特来报喜!”
恭贺侯府大小姐林钰入选,被册封为良娣。
侯夫人和小姐时,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永安候女德行昭昭,才情卓卓。
今有林氏嫡长女,德行兼备,才华横溢,特此钦封为太子良娣之职。
尔其克修厥职,辅佐东宫,匡正言行,以成贤淑之德。钦哉!”
话音刚落,府内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
“恭贺大小姐被选入宫中,册封为太子良娣!”
侯爷和夫人连连道谢,婢女家丁也激动得热泪盈眶。林钰则跪地叩首,直到云珊搀扶方起身。
内侍站在一旁,嘴角扬起一抹笑,眼中带着几分敬意,语气中带着几分由衷的祝贺。
侯爷恭敬地将内侍请入正厅,并命人献上茶水。内侍接过茶盏,略显局促地润了润喉咙。
带着一包银白之物和几分不舍的表情离开了侯府,心中默默祝愿这位年轻的女子能在东宫平安喜乐。
那天,侯府炸了锅——
整个侯府瞬间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林钰被册封为太子良娣的消息,无疑让这侯府无比荣耀。
半晌后,一个快马疾驰而来,蹄声嘚嘚,在侯府门前骤然停下。
一名身着锦袍的家丁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将一封密信递交给守门的侍卫。
侯爷早已等候多时,闻言微微颔首:“果然是她。”
侯夫人正在沐兰居与林钰交待琐事,听到侯爷传唤,带着林钰去了正厅。
母女二人来到正厅,还未坐定,管事已将信件内容详细禀报:
“太子妃人选已定,是英国公的孙女皇甫景琅。品行端庄,举止得体,乃是一代才女。”
他目光深邃,若有所思:“英公在朝为官四十余年,门生遍天下,足可左右朝廷风向。”
“是啊。”夫人接口道,“先太子余下的羽翼虽多,但无人能与英公抗衡。英公德高望重,若再将权柄交于其后代,更能巩固地位。”
林钰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点头:“太子妃既要德才兼备,又要能服众,确是皇甫小姐最合适不过。”
侯爷站起身来,在厅中踱步,沉声道:“英公此举,既是为家族计,也是为朝廷计。”
夫人与林钰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不过,英公既然能压制住先太子的羽翼,必有其过人之处。”
母女三人相互对视,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与警觉。
在一座庞大府邸内,十七岁的皇甫景琅正端坐在书房中。她继承了英国公的政治智慧,更有着超越同龄人的冷静与果断。
“祖母,您看府里这账本和东西四院的事宜条目处理的如何?”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英国公夫人抬头仔细翻了翻,脸上露出赞许之色:“景琅,你的理事才能日益精进。”
两人相对而坐,一老一小细细商榷着事。
皇亲宗庙内,一女子跪拜祈祷后,去了斋房。
她是先皇侄女郡主娘娘的独女,崔婉儿,自小与太子熟识,在太子还是靖王时,以表兄妹相称,如今却被册封了他的良娣。
她纤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案头的毛笔,目光不时扫向窗外的园林。
这场权力的博弈,也将她席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