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的这部电影没有违规情节,揭露的也是别国的事,还有老师的关系,拿到许可应该不成问题。
更何况,在这部电影里,他还暗戳戳地黑了一下美帝和苏修,国家应该高兴才是。
当然,也不能说是黑,毕竟有一则笑话是这么说的:
甲:你在黑我!
乙:我怎么黑你了?
甲:你把我做的事情讲了出来。
乙:……
“还有其他事儿没?”老师问道。
“没了。”霍辙摇头。
“没了,那就滚吧,见你就烦。”
“学生马上就滚。”他嬉皮笑脸的,朝着老师拱手笑道,“学生先提前祝老师得偿所愿了。”
老师被他逗得一笑,笑骂道:“我偿什么愿,你小子别油腔滑调地整天给我灌迷汤,快滚吧。”
霍辙把书装进包里,然后又从包里拿出三个精美的小盒子,放在办公桌上:“老师,这是我在当地碰上的小饰品,听说能给人带来福运,我给您、师母、师姐一人搞了一个。”
“嗯,放这儿吧,你师母念叨你有段时间了,记得回家看看。”
“我明儿就过去。”
“这下,彻底没事儿了吧?”
“学生这就滚了。”背起包,霍辙身子转着圈,一圈一圈地出门了。
看着自己学生这搞怪的动作,老师脸上笑容宠溺:“这小子的野心很大啊……不过片子拍得确实不错,那帮人应该会喜欢的。”
他能答应帮忙。
一是霍辙本身就是他最喜欢、最看好的一个学生,他很乐于提携。
二是这片子本身质量确实不错,走走关系也不算丢他的脸,要真是那种入不了眼的烂片,你看他会不会直接一巴掌呼过去。
“这孩子的天赋是真让人惊叹,短短四年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成长到了这个地步。”老师也是个在电影界浸淫了几十年的导演,拍过不少电影,也见过无数有天赋的人。
但像霍辙这么夸张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这部片子的技巧运用太成熟了!
别说现在学校里的学生比不上,就连国内某些“知名导演”也远远不及。
要不是这是自己学生,是他一路看着成长起来的,而剧组也是同校的学生一起组起来的,他都要怀疑这部片子是别人代拍的。
想当年,他像这般大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呢。
“可能这就是天才吧。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以后的电影界就是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了。希望这孩子能得偿所愿吧,要是真拿到了奖,那起点就不一样咯。”
柏林电影节自1952年创办至今,一共办了56届,但拿到金熊奖的华人就仨人:老谋子、李鞍、谢非。
三个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导。
要是这次真的能被一刚毕业的学生拿到,那真的不得了了。
老师拿出手机,66续续找出了一些人的号码。
“攒了这么多年的人脉,是时候动一动了,这次就让老师帮你一把吧。”
他年轻时候去欧洲进修过,结识了不少彼时还未迹的大人物,地位起来了以后也和那边联系频繁,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他在那边还是攒了不少人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