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变遵本心,三十六道晓苍穹。
睁眼能料天下事,闭目也知万物空。
我乃东海得道叟,知汝有难荒山中。
阿萝深感“神仙”救命之恩,加之自己料得李大耳朵升天后再也不会回来照顾自己,况且自己已有身孕,不能无人照顾,因此少不得对眼前神仙有些依赖求顾之情。那牛魔王早年就对阿萝垂涎三尺,因有李大耳朵挡着自己无能为力,现在能得到阿萝这般相待,他顿感荣宠之至,因此,没过多久二人便成了夫妻。
回头再说太上老君。鸿钧老祖带着他面见玉帝,为他在尘世间所做的荒唐事向玉帝一再道歉。玉帝看在老祖的面上也不好深责老君,好言安抚几句后重新让他掌管兜率宫。老君一旦回到天上自己原来的府地后,一颗道家清静无为之念重新占据了心灵之主导。他不分昼夜地炼丹,为的是赶在三月三王母寿诞之日将仙丹呈给娘娘,以赎自己过去几年的罪责。
话说这一夜,老君正在炉旁炼丹,他面前的人间镜内突然出现一个女子,这女子的腹中有个婴孩,正盘坐在母亲腹内练习纵火之术。老君不由得心头一震:“心想,这孽障如果不早些将他除掉,将来落地之后不但要毁我的清誉,而且还免不了为害人间。”他略微思索片刻,从装仙丹的葫芦里取出一颗化胎丹,悄悄离开天界,来到了西域故地。
阿萝自从有孕以后,时常感觉腹内有股烈火在燃烧,搅得她好不心烦。她教丫环每日去冷泉边汲些泉水,每当肚内燥热之时便喝上几口,这才感觉舒服一些。每夜临上床前,她都将一大壶冷泉水放在床头,留待夜里难耐之时好喝上几口。
老君隐身来到昔日住宅后,早已将阿萝的饮水习惯看在眼里。他乘阿萝不备,偷偷地将化胎丹放在了阿萝床前的水壶里。他怕重见阿萝会打扰自己的修为,放完丹药后便重回兜率宫继续修己炼丹。
七天后的三更夜里,老君在炼丹炉前再次看到有个婴孩在阿萝腹内习练纵火之术。老君不由心头一震,暗忖道:“难道这化胎丹竟没有将这个顽胎化掉?嗯,他深谙纵火之术,想必是对我这火性丹药颇具耐性,我不如换个水性丹药,将他拿掉。”想到此处,老君重新利用新法,用四海之水炼制一枚化胎丹,再次下凡投入到阿萝的冷泉壶中。
话休烦絮。不论老君如何变换化胎丹的药性,每隔七天夜里,他必能见到那个婴孩盘坐在阿萝腹内练习纵火之术。这下老君可慌了。眼看王母娘娘的寿诞之日就要到了,他兜率宫的丹药亏空了许多,如果这样下去,自己交不上差,再加上昔日的罪责,祖师和玉帝未免都要降罪。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正在老君为丹药亏空而一筹莫展之际,适逢孙悟空大闹天宫。他偷蟠桃、窃御酒、盗仙丹,将天宫中多年的一本本烂账全都给抹平了。老君虽然心里十分感激孙悟空,可是,为了稳定天宫秩序,为了在玉帝面前邀功,他依然协助二郎神将孙悟空捉住,并将其投入了八卦炉内。
那孙悟空也是得道之仙,对天地间的一切虽不说完全了若指掌,可也称得上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他知道太上老君和人间阿萝的一段旧事,因为他和牛魔王相交甚久。他在炉内虽然没有损伤身体,可是,炉内的烈焰薰得他的双睛煞是疼痛难耐。他想:“老倌,我的法力虽然烧不了你的兜率宫,可是,我却可以报复你的姘头。”就在孙悟空炼满七七四十九日之时,他奋力踢倒八卦炉,一脚将离位上的方砖踢到了下界,落在了西域高昌古国的遗址上。
依照孙悟空的本意,他是想用炉火烧死阿萝,以报老君炼他之仇。可是,令孙悟空没有想到的是,阿萝有一对芭蕉扇,老君早已将宝扇的诀窍告诉了她。她依法施为,用宝扇灭了山火。不但如此,每当山火将要复燃,或是域内干旱少雨,农人无法耕种之时,少不得成群结队找她灭火施雨,因而给她带来的财富简直数不胜数,这却是孙悟空始料难及的了。久而久之,当地百姓为阿萝起了一个仙号,人们都叫她“铁扇公主”。
太上老君丹药亏空一事虽然遮掩过去了,可是,在人间留下一个儿子毕竟令他耿耿于怀。这阵子先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是日夜用八卦炉炼他,待如来将其压在山下,天宫一切重又恢复秩序之后,老君掐指一算,阿萝的孩子已经出世了。好在有牛魔王作这个孩子名义上的父亲,再加上孩子既已落地,老君作为得道之仙,无论如何不能再去加害,他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寄希望于世人都以为这孩子是牛魔王的亲生骨肉了。
铁扇公主为儿子取名“红孩儿”。这孩子既聪明又顽皮。说他聪明,是因为他不但学习了其父牛魔王及其身边一伙妖魔鬼怪的许多本领,而且还回忆起前世的许多炼火之术,不但能用火驱赶山间猛兽,而且还能用火炼丹冶铁。他为自己炼制了一杆火尖枪,临敌时既能削铜断铁,又能在撞击敌方兵刃时借机纵火,克敌制胜。说他顽皮,是因为这孩子不学孔孟之道,只知道舞枪弄棒。最令人头疼的是,他能纵火不能驭火,有时驱赶狼虫虎豹之时一不小心就将山里百姓的庄稼给烧着了,到最后铁扇公主还要给人家赔礼道歉,甚至包赔损失。后来,牛魔王的一个朋友名唤“长腿苍猿”的,说自己的火云洞洞主被仇家给杀了,现在洞府无人看管,他邀请红孩儿到他的火云洞给他站脚助威。牛魔王早就看着红孩儿心烦,因为他知道这孩子跟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铁扇公主为了避免孩子在家生事,也就顺口答应了长腿苍猿的请求。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红孩儿到了火云洞后,免不了招收些山中的精灵,水中的怪物,脾性上自然都和他有些投缘,言谈间少不了如何扩大地盘、如何提高道行、追求长生不老之类。在距离火云洞八十多里的地方有座千仞山,山上住着一位大王名唤“九角大仙”,长腿苍猿的部下、前任火云洞洞主马猴精就死在他的手下。为了开山立威,同时也为了扩大地盘和自己的声望,上任不久,红孩儿就决定率领人马攻打千仞山。
话说这一日,红孩儿带领一群牛鬼蛇神来到千仞山脚下,早有一伙小喽啰将敌兵来犯之事报给了九角大仙。九角大仙哪将一个小毛孩子放在眼里,带领一干人等离寨在山下摆开了阵势。他见为首的红孩儿是个乳臭未干的光腚娃娃,开口笑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不在家里吃奶,因何犯我山寨?”红孩儿平生最恨别人笑他小,因怒道:“老鹿精,你杀我前任洞主,今日小爷特来拿你为老洞主报仇。识相的,赶紧跪地认输,将千仞山让予我。否则小爷一把火,让你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片瓦不留!”
九角大仙见红孩儿出口不逊,不由火往上撞,提手中狼牙棒来斗红孩儿。红孩儿丝毫不惧,挺火尖枪上前相迎。火尖枪带起一股炽热的火焰,直扑九角大仙面门。九角大仙不慌不忙,将手中狼牙棒一挥,棒影化作层层冰霜,顿时将火焰尽数冻结。二人兵器相交,火星四溅,寒气与热浪交织,使得周围空气都为之震颤。一时间,只见火光与冰霜交织,枪影与棒影翻飞,二人斗得难解难分。红孩儿火尖枪所过之处,烈焰熊熊;九角大仙狼牙棒所击之处,冰霜蔓延。这场大战,直教天地变色,鬼神皆惊。
红孩儿火尖枪的枪法虽然得自牛魔王的传授,招式可说精妙,怎奈他功力毕竟尚浅,加之平日里淘气贪玩,并未领略枪法的精髓和要旨,常日里斗些山间鬼怪还可以应付。可是,今日他遇到的是成仙的麋鹿,得道的精灵。这麋鹿未得道时唤作“四不像”,成仙之后,双目可以遍视八方,远胜于马;行路稳重异常,远胜于牛;角长且利,远胜于鹿;尾细而柔,远胜于驴。他最大的秘密就在他的细尾上。对敌时,敌人往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来对付他的狼牙棒,而他却可以乘隙将周身劲力灌注在尾巴上,乘敌不备偷袭敌人。今日也不例外。就在红孩儿全力应对九角大仙的大棒之时,忽觉一股劲风不善。还未等他辨别出来袭兵器的方向和质地,九角大仙的细尾已狠狠地抽在了红孩儿的左脸上。红孩儿顿觉面颊一阵火辣辣的疼,然后就再也没有知觉了。
也不知过了有多久,红孩儿慢慢地睁开了双眼。他发现自己躺在洁白的鹤羽床上,头顶是洁白透明的纱帐,账内散发着茉莉的清香。离他不远处有座莲台,莲台上有一位面容无比慈祥的尊者正在盘膝打坐。还未等红孩儿开口说话,那尊者已经起身来到他的床前,用无比怜爱的眼神望着他,温和地对他说:“孩子,你醒了?”
这尊者并非旁人,正是一直远远地暗恋着太上老君的莫绸。昔日,莫绸一面独居修炼,一面远远地关注着李大耳朵的一举一动。李大耳朵如何与阿萝成亲、如何炼成芭蕉扇,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莫绸的眼睛。后来,鸿钧老祖带着李大耳朵升天,这时莫绸知道,她与李大耳朵永世没有举案齐眉之缘了。当然,她也知道,阿萝怀着李大耳朵的骨肉,自己虽与李大耳朵无缘,却可以想办法让阿萝和李大耳朵的孩子来到自己身边,这样看着李大耳朵的孩子,也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李大耳朵。
莫绸日夜躲在铁扇公主的洞内为他护法佑胎,可惜这一切铁扇公主丝毫不知。莫绸见老君去而复返,偷偷地将丹药放在铁扇公主装盛冰泉的壶内,她顿时明白了老君的用意。是她在老君每次离去后将解药偷偷地放在了壶中,这才保得阿萝腹内的婴孩无事,以至于后来世上才有了红孩儿这个精灵。
红孩儿出生后,莫绸见他眉宇间生得与李大耳朵颇有几分相像,不由得心头暗喜。她已盘算好将来如何将这孩子收到自己身边,表面上作个弟子,而实际上可以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她时常隐身在铁扇公主的府内,怕的是红孩儿有个三长两短,为的是保他平安长大成人。他眼见红孩儿到处惹祸,可是,连她自己也不明白,她对这孩子一点也生不出厌烦之心,反倒看着他哪里都好。所以,红孩儿只要不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错,她也就袖手旁观,并不出头干预。这天,她暗中跟随红孩儿这支人马来到千仞山,眼见红孩儿败阵昏迷,这才出手相救,赶走了九角大仙一众妖魔。
红孩儿见面前的尊者自己并不认识,慌忙一骨碌身从床上爬起,开言道:“这是什么地方?你是谁?”
莫绸道:“我是南海观世音菩萨。”
红孩儿当然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大名。他还听说,许多人家没有孩子,只因为对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十分虔诚,为她许愿烧香,后来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因此世上逐渐有了“送子观音”这个美称。他却不知,“送子观音”这个美称最初其实与他自己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只因观音暗中为铁扇公主护胎,如来念她一片痴情,也为了将来观音帮他完成一件大事,这才大造舆论声势,将“送子观音”这个美称在民间传播开来,让她享受香火供奉。
“是你把我救了吗?”面对这位声名赫赫的菩萨,红孩儿既没有倒身下拜,也不显得谦恭有礼,而是淡淡地问了这么一句。
观音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好久没回家了,我要回家看看我娘。”他口中的“家”指的是铁扇公主的洞府,而不是他占据的火云洞。说罢,他在外面找到自己的火尖枪,斜眼看了观音一眼,起身驾风走了。
搭救红孩儿这位观世音菩萨正是昔日的莫绸。她早年拜在如来门下,因为天性善良、又肯用功,加上如来的悉心指导,所以心性上升可谓一日千里。可是,今世的修为抵不过前世的宿孽。由于莫绸与李大耳朵有五百劫的缘分纠缠不清,所以,当李大耳朵第一次来到河东村时,莫绸那颗沉寂的芳心立马就泛起了波澜。后来,他趁如来西天弘法之际跟着李大耳朵出了关,又在西域不离不弃地远望着李大耳朵,这令从西天归来的如来不住为她感到惋惜。如来怜悯莫绸的慈悲之心,又对她的一腔爱心无限同情,因此不忍深责于她,只得伺机规劝,引她再到正途上来。
其实,早年如来在天竺刚刚顿悟不久,他就打算到中土弘扬佛法。正当他在中土苦行之时,无意间发现有一只六翅天蚕为害地方,那里的百姓苦难深重。如来施法术降服了天蚕,并收其为弟子,还为其取名为“金禅子”。小说《西游记》中的唐玄奘就是金禅子转世。如来数次派金禅子到天竺去求经,为的是感化中土百姓,普渡众生。可是,其时道教在中土已广为流传,道教祖师鸿钧老祖为了守住自己的一方领地,怎肯让异方教化注入中土?因此,每次唐玄奘刚刚走到流沙河境内,鸿钧老祖就派其门下弟子将唐玄奘给吃了。如此连续九次,如来再也不能坐等下去。他必须想个好办法。
如来有两个道友:一个是执掌天宫的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个是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炼的须菩提祖师。这日,三位神仙坐在一起,如来提起二弟子金禅子屡次取经不成之事。这时,须菩提笑道:“佛祖,先听我说则故事,或能于你有所启发。昔日大禹与涂山氏女娇成婚之后,仅在家停留了四日,便离家去治理洪水。女娇为了照顾丈夫,就在附近的安邑安了家。大禹因忙于治水,与女娇约定,在工地上设鼓,若听到鼓声,女娇便前来给他送饭,否则千万不要踏足禁地。女娇自然牢记在心。话说这一日,大禹不小心碰落山石,山石击中鼓面发出声响,女娇误以为大禹需要用餐,便带着食物前往工地。当她到达工地之时,大禹正化作一头巨大的黑熊,专心致志地开凿轩辕山。女娇见此情景,顿时大惊失色,她扔下手中食物,惊惶逃走。大禹见状急忙追赶,想向妻子解释其中原委,却因心中急切忘了恢复人形。女娇一直逃到东海之滨,最终因气力衰竭而化为一块大石。那石头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并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分布。这大石每日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最终有了灵通之意。去岁,大石迸裂,产出一个石卵,似圆球样大小,遇风后竟化作一个石猴。”
佛经有言:“释者拈花,迦叶微笑。”须菩提言谈至此,如来已明白了八九,如来道:“你是想在这石猴身上作些文章?”
须菩提祖师笑道:“佛祖高见。”他用手一指玉帝,道:“我道兄执掌天庭多年,各府账目早就对不上了。念及各府执事都是他的亲顾,他也不好甩下脸来责罚,何况大家都是有来历的。这样吧!我引石猴来我这里学艺,之后再引他大闹天宫,这样一来,天庭的账目就平上了,此时你再出面,将他降服。待他日机缘成熟之时,你再派金禅子西去求经,就让这石猴保着他,一来赎他大闹天宫之罪,二来保金禅子一路平安,三来最后给他个正果,此事岂不四方妥贴,四角周全?”
玉帝在旁道:“彼时一路上我可调动四方神仙留意保护他们师徒,让他们平安抵达西天,再也不用担心鸿钧老祖他们插手此事啦。”
须菩提祖师道:“此间尚有一事未料周全。那石猴在我处学艺自是没得话说,只是我没有兵器赠给他,他在取经路上凭借何物降妖捉怪呢?”
玉帝道:“昔日太上老君曾练成一根神铁,足有一万三千五百斤重。因其可大可小,故为其命名为‘如意金箍棒’。大禹治水之时,为了测量江河深浅,需要一根随心长短的量器,于是向太上老君借了这根铁棒,并将其取名为‘天河定底神珍铁’。大禹治水成功后,就将此棒丢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后来此棒被东海龙君所得,供奉起来,称为‘定海神珍铁’。既然这石猴与神铁有些渊源,不如将来就引他到东海寻宝吧。”
三位神仙就此议定此事。玉帝为了安抚鸿钧老祖一系,这才忽略李大耳朵在下界所犯的过失,让鸿钧老祖找他回天庭,依旧掌管兜率宫。老祖知道自己这一方有些理亏,因此也在言谈之间暗示玉帝,以后金禅子再要西去自己决不阻拦,而且还让老君等一众弟子暗中帮忙。
为了让金禅子顺利完成取经大业,如来当然不能自己亲自协调诸多事宜,他需要找个得力的帮手。这时,他发现了善良的莫绸。面对一颗爱心无处安放的莫绸,如来运用通天法力,将她的情爱之心渐渐化为慈爱之心。他不但教会莫绸如何保护红孩儿的性命,还教她如何护佑芸芸众生平平安安地传宗接代。在如来的一手帮助下,莫绸才渐渐变成了观音菩萨,其后又在民间获得了“送子观音”的美称。
观音接受了如来佛旨,安排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后来,她又想办法引诱红孩儿在唐僧师徒西去的必经之路上占山为王,同时,如来又放出风去,说如果有谁吃了唐僧的肉就能长生不老。再后来,唐僧师徒行至号山枯松涧,正好被红孩儿截住。孙悟空等没办法降服红孩儿,因为红孩儿天生会炼三昧真火,这是太上老君遗传给他的本领,要知道孙悟空在八卦炉中遭遇的就是这三昧真火。只因老君的三昧真火是后天修炼得来,因此伤害不了悟空。可这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乃是天生之能,因此其杀伤力远胜其父的火,这才令孙悟空险些丧命。最后,观音适时出现,降服了红孩儿,终于在三界眼下有足够的理由将其收为弟子,而在心中实则将其当作了亲生骨肉。
红孩儿被观音收走之后,铁扇公主既恨孙悟空,又恨观音菩萨。可是,她谁也斗不过,只能暗气暗憋。唐僧师徒行至火焰山时,铁扇公主明知自己不借芭蕉扇给他们是不行的,可是,为了泄愤,她还是骗了孙悟空一次,将假扇借给了他,燎得行者的猴腚余生都是通红的。
铁扇公主想再生一个孩子以慰思念红孩儿之苦。可是,他怀红孩儿时红孩儿天天在她腹内习练纵火之术,伤了他母亲的肺腑,这导致铁扇公主之后三次怀胎都没有保住孩子的性命。自此,铁扇公主万念俱灰:她的结发之夫只顾自己升天得道,他的亲生儿子被人给借故抢走,他的继夫牛魔王经常寻花问柳,阿萝这颗心冷得简直都要成冰了。
红孩儿的境遇比他母亲也好不到哪去。表面上,他随同观音菩萨修炼,得成正果,可是,一则他思念母亲,二则他酷爱自由,如何能甘心老守青灯、独面古佛?观音在时,他表面上恭顺有加,观音一旦外出讲法论道,他就寻隙乱喷妖火。这妖火闯得小祸数以万计,光是大祸就不下三宗:头一次,他在丁卯年烧了鄂温克人的家乡阿木尔;第二次,他在己亥年烧了古利人的家乡珀斯;第三次,他在甲辰年烧了印第安人的家乡天使之城。人间不晓得起火根由,有人以为是电击雷火,有人以为是闲人用火不甚,实不知都是由人造孽而生。这正是:
佛祖安坐莲花台,保佑人间远厄灾。
上天掌管凡俗世,无睹眼下不义财。
小仙难逃三界外,勉成金身须守斋。
更怜庶民承厄火,怎知顽神恋母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