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重生后独宠灾星小夫郎赶山赶海 > 第90章(第1页)

第90章(第1页)

说完听话地接过苏乙手里的帕子擦脸,借着帕子的遮挡,偷偷吐舌头往外呸沙子。

走到石屋门前时,唐莺和方滨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打算收工,提水进来擦洗着石磨,旁边的地上全是磨好的虾酱。

因苏乙做的虾酱有单独的方子,雇人前他和钟想了个办法,便是配好原料后先上石磨粗磨一遍,一概原料磨碎也就看不出有什么,再将粗磨的酱留下令人细磨。

虽然还是要费点事,但相比之下,已经较之以前轻松许多。

不是信不过来人,只是日子久了,有些事日子难免扯不清,不如一开始就划好界线,能免去许多嫌隙。

鱼酱、贝柱酱也照旧是钟亲自炒,只是唐莺和方滨需要帮忙分拣收上来的杂鱼扇贝等,并将杂鱼洗干净,大些的挑开肚子抽取内脏,扇贝、江瑶等去壳留肉。

“我们正打算锁了门去给你们送钥匙。”

方滨放下水桶,示意他们进去看,唐莺则被钟涵绊住脚,也被迫听了一遍挖海豆芽的故事。

说钟涵是在唐家船上长大的都不为过,唐莺待他亲近,笑眯眯地听完,还夸他厉害。

少了个“碍事”的小仔,屋里钟和苏乙很快检查完细磨后的虾酱,以及各色用作炒酱原料的鱼获。

唐莺和方滨都是细心妥帖的,既没问题,苏乙便掏出钱袋数好铜子,结清了今日的工钱。

方滨暗中感叹有一门好亲戚的好处,他要不是在料船上和苏乙关系近,又是钟家夫郎,这件事可轮不到他来。

再看唐家莺姐儿,还没成亲一个月就能挣一两银了,他嫁人前手里根本没几个铜子能花用,这样的姐儿无论嫁去谁家都吃不了亏。

年后忙起来的日子似比过年闲散时过得更快,酱摊的生意步入正轨,除了按部就班的做酱、卖酱几乎不用多操心。

至于干货生意,却真真是考验人的耐性。

近乎正月底,詹九嘴上不说,实际已急得长了满口泡,正苦于合适的买主迟迟不出现时,却有两个生面孔的走商来摊子前买酱。

第95章送上门的生意

常敬、常乃一对亲兄弟,做行商已有五六年,本钱不算多,生意也不够大,今年南下受大雪影响,更是在半路滞留许久,大半盘缠都给了客栈,还因带出门的马病了,拉不得车,不得不花几十两购置新马,心疼得直抽抽。

两兄弟终于得见九越县城的城门时,就差跪下磕个头,知晓这遭若是进不到像样的、回到北边后能卖上价的货物,怕是要一年白干。

可事事岂能尽如人意,他俩很快现,在本就来迟的大批行商当中排排站,自己都算是最后一波到地方的。

寻了过去相熟的,在货栈等活的牙人打听,皆云下面离县城近的几个村澳内的货早就卖空。

“这会子怕是都随船启程了。”

牙人遥指县城码头,见兄弟二人愁容满面,看在以前还算相熟的面子上,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你们过去能吃得下的货不多,在县城周遭转一转就足够,今年来晚了,只得去下面的乡里、镇里转转,碰个运气。”

别看常家兄弟两个年年都来,实则对九越县的了解并未那么深,出了县城,就是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

常敬遂给牙人塞了一串子钱,问他下面哪个镇子可去,牙人揣了几钱银在手,心下满意,遂道:“倒是可以去清浦乡看看,那地界大,治下有几个大村澳,像是那白水澳、白沙澳、平山岛都可去,再远些还有鱼山澳、虾蟆澳。”

事已至此,无非死马也当活马医,常敬、常辞别牙人,当日即赶着车朝清浦乡去。

时值晌午,今天二姑家的鱼获卖得快,她急着回家干活,早早就走了,到饭点时,苏乙点起摊子上的陶灶,打算简单做顿午食。

钟去海滩逛了一圈,撬了好些海蛎回来,这东西遍地都是,想吃什么时候都有,故而没有水上人单卖这个,卖也是卖剥好的蛎黄,有些人懒得费事,直接买蛎黄回去能省不少工夫。

回到摊前挨个剥出,和米一起丢进锅,待到快出锅时打个蛋花进去就是蛎黄鸡蛋粥,香喷喷,热腾腾,想想就嘴馋。

摊前有挎着篮子卖粽子的阿婆路过,钟将人叫住,要了三个咸肉粽来吃。

当地不单会在五月五食粽,平日里也会当个小吃来做,多是像这阿婆似的,在家做好,装入篮中出来转着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