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失踪了,换成是谁都会很闹心,谁敢保证会不会哪天突然窜出一人来,说自己是朱允炆,是皇朝正统,那篡位成功的那位怎么办?”
“让位?肯定不可能,好不容易坐上皇位,他能把九死一生换来的皇位让出来,当初就没必要辛辛苦苦地造反了。”
“你的意思是等藩王造反成功,你就冒充朱雄英?”
“不!等人家造反成功了还有我什么事?我发动的时间是藩王进入京城,朱允炆失踪之后,那个时候站出来力挽狂澜,这样一来无论是从法统还是在人心上,都会让跟多人认可我。”
“可就算如此,你怎么保证自己能坐稳江山呢?”
“这就需要咱们一块努力了,坐上江山其实不难,难的是坐稳。你觉得想要坐稳江山最重要的是什么?”
“军队!只有控制住军队,不管是藩王,还是其他任何人很难威胁皇权!”
“不!坐稳江山最需要的是百姓的支持!只要天下的百姓都支持你,不管你是不是什么皇朝正统,百姓才不会在乎,他们更在乎的是皇帝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
“丰功伟绩对一个帝王来说诱惑是极大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造反的原因。”
“什么意思?”
“我早就说过,藩王造反成功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就会不遗余力地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大兴土木、征讨天下、修书立传等等这些都是证明的法子。”
“可这样一来,对百姓的损伤却是最大的。不管皇帝做什么,皇帝自己都不会亲自动手,东征西讨他们是无敌的统帅,可真正战场厮杀的,大批伤亡的却是寻常人。”
“大兴土木、修书立传,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些钱从哪来?当然是百姓身上出了。大明刚刚立国,虽说老朱这个皇帝还算不错,知道修养生息。”
“朱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继任者,朱允炆就不太好,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对文人太亲近了,他会在老朱的基础上对读书人更没有底线的好。”
“真要是这样,大明就会重蹈前宋的覆辙,皇帝靠武将打天下,靠文官治天下,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怎样平衡两者就十个大学问。”
“唐朝重用武将,尤其是五代十国,几乎就是武人的天下,时局不安天下震荡,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没人在意百姓如何。”
“前宋算是汲取教训,对武人多加限制,但也是矫枉过正,对武人那就不是限制,是打压。结果就是天下很富裕,可却连一个区区西夏大理都收拾不了!”
“那你看现在的大明呢?”
“现在的大明刚刚立国,其他的都还好,皇帝对文臣管的虽然严苛一点,可也限制了文官快速夺权,武将这边给了高官厚禄,让他们安享富贵。”
“可老朱这个皇帝眼界还是太窄了!”
“此话怎讲?”
如果换个人敢这么说,不用等到明天,现在就被挂在树上风干了,敢这么评价自己,不剁碎已经是老朱仁慈了!
“皇帝为了让更多人读书,给读书人免税,看似和给武将世袭罔替一样都是优待,可这样一来给朝廷带来巨大的隐患。”
“什么隐患?”
“我以前就说过,皇帝因为自己年幼的时候吃过太多的苦,给自己的子孙定了很高的待遇。这本来没什么问题,毕竟都是他老朱的子孙,享受他挣下来的江山无可厚非。”
“问题就是老朱给自己的子孙做得安排太好了,不光是所有老朱的子孙享受高官厚禄,子孙的子孙一样能享受国家的高福利。”
“现在算上老朱的其他亲戚,还有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武将,这些人不适合治理天下,老朱就给了他们一个富贵,这样那些人自己和他们的嫡子就会一直享受高官厚禄。”
“而无论是现在有限的皇族,还是那些勋贵,荣华富贵之后是什么?自然就是享受生活,整天无所事事就生孩子呗。”
“都是自己的孩子,当然想着他们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可爵位就这么一个,老朱帮他们想好了,其他儿子也能得到一个爵位或者只拿钱不干活的官职。”
“对读书人也是一样,一个秀才可以免税八十亩,举人免税一千两百亩,现在读书人不多,这么做可以,让那些有心读书的人专心读书。”
“但这和皇家子嗣繁衍是一样的,时间一长,那读书人家就会累世簪缨,虽然做不到一门几相,但慢慢的就会出现家族繁衍。”
“这样的大家族出现虽然不会造反,但却和皇族一样,从根本上动摇朝廷的根基。”
“如今看着没什么问题,还能安定人心,可将来这样的家族多了,那些世袭罔替的贵族多了,免税的土地就会增多,土地是就这么多,免税的占去一大部分,那谁来交税?”
“还不是那些没有官职,没机会读书免税的百姓,到最后就是天下大半土地都是免税,只有百姓手中那点可怜的土地交税供养朝廷。”
“百姓负担越来越重,终归有一天他们承受不住的时候,他们就会造反。”
“所以,不管是朱允炆,还是哪个藩王,他们都不会改变老朱皇帝的这个国策,那天下的百姓将来就会很苦。”
“嗯,有道理,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办法?我有,不过需要时间,起码也要等到我当上皇帝之后才行。”
朱元璋想要抓狂,这样的对话这几年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每次朱寿都是这样,一说到关键的地方就说要等他坐上皇位。
他不是没想过自己解决这个难题,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加上朱标,甚至还找了一些朝中大臣试探,结果都很不理想,没有一个办法能解决眼前的这个困局。
既然不能解决,老朱只能十分难受地继续实行,虽然知道朱寿不会说,可老朱总是希望朱寿哪一次说嗨了,顺嘴说出解决之道。
结果朱寿这小子的嘴比城门还要严,到现在一点风声都没透露。
“咱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把朱雄英的消息传出去。”朱寿一脸奸笑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