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明朝第一叛逆官员 > 第83章 吐血了(第1页)

第83章 吐血了(第1页)

“那些故事经久不衰,被后人无数次传唱就是因为少!”

“你自己数数,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在朝堂屹立了多久?又有过多少盛世真正是你们这些只知道子曰诗云的酸儒缔造出来的?”

“汉朝之后能称得上盛世的无非就是唐朝,可你摸着自己良心说,唐朝盛世和你这样的酸儒有什么关系?”

“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些世家门阀就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指点点,反正话语权在他们手中,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无敌的。”

“可朱温来了之后呢?什么千年门阀,什么万世豪族,不过是黄河中一具具枯骨。那个时候你这样的酸儒在哪?女真肆虐横扫前宋的时候,你这样的酸儒又在哪?”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就是悲愤,这就是小爷看不起你这样所谓的读书人的原因,靖康之耻的时候你们在哪?可曾有一人站出来保家卫国?”

“别的不说,就说当今皇上评定中原,驱除鞑虏的时候,你又在哪?李善长、胡惟庸他们被杀那是因为他们触犯了律法,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可谁敢否认他们曾经为大明立下的赫赫功勋!没有他们运筹帷幄,殚精竭虑,没有徐达、常遇春这些将领身先士卒,没有无数不堪蒙元欺辱压迫的士兵浴血奋战,就你?”

“呸!如果没有当今皇上驱除鞑虏,你最多不过是蒙元的一条哈巴狗,只会引经据典地迎奉。”

“你应该赶到庆幸,更应该感谢当经的皇帝,如果没有他,我刚才说得肯定就能成为现实,正因为当今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了汉人江山,开科取士,才有了你在这大言炎炎。”

“小爷我虽然才八岁,可我把洪武盐提炼之法献给朝廷,让天下百姓可以吃到干净纯净的精盐。我向朝廷献出炼钢之法,现在工部一天出产的百炼钢是以前捶打一个月的数量。”

“我和北元使者锱铢必较谈判,得到北元大批牛羊,让北元自愿拿出铜铁矿石服务我大明,这个时候你在哪?”

“你忝为礼部尚书,这种与别国邦交谈判之事,是不是应该由你或者鸿胪寺这些所谓的高官来呢?你们那个时候在哪?”

“我听说好像就是你这个礼部尚书,还在朝堂恬不知耻说什么,大明乃是礼仪之邦,北元已经臣服,自应大度宽容,我真不明白你到底是北元人还是大明人?”

“如果你是北元降臣或者你是北元的探子这样我能理解,可你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你怎么能对大明世仇的北元说着这种话?”

“一个大明人可以忘记自己的姓名,可以忘记自己的一切,就是不能忘记北元带给中原大地的罪恶!”

“从金国,到南宋,数千万百姓化为白骨,这里边就有你的祖先,你竟然还对这样的刽子手说什么胸怀?”

“就你也配说自己是读书人!”

“你告诉我,圣人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怎么解释!断章取义,曲解圣人微言大义,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圣人门徒,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行了,你别在那运气了,一会儿被自己的不争气郁闷死了还要算到我头上,我现在看你一眼都觉得恶心!”朱寿说完一甩手转身就走。

“兄弟,等等我!”徐增寿也学着朱寿的样子,对着李原一甩袖子,然后快步追了过去。

“你自己都说了,为这种人渣不值得生气,把他气死了活该,算是替天行道,把你气坏了多不值得。”徐增寿的声音从远处飘进众人耳中。

“噗!”李原一口鲜血喷出,身子直挺挺向后倒去。

“你看,我说吧,这些人别的不行,碰瓷一个顶十个,快点走,别被他赖上了。”朱寿转身看着李原倒地,拉着徐增寿快步离开。

原本还有一丝清醒的李原顿时眼前一黑,彻底晕过去了。

刚才他吐血是真的,之事因为自己堂堂礼部尚书被一个黄口小儿怼的哑口无言,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缓解一下尴尬,没想到朱寿回头就来了这么一句,让他彻底昏过去了。

“兄弟,你真是太霸气了,找个机会我给你介绍一些好友。”徐增寿激动地说道。

“算了,我就是看不上那些酸儒,自己断章取义却总是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朱寿耸耸肩说道。

“对了,你真不打算去考个功名?”徐增寿试探性地问道。

“不去,我哪有时间,我现在忙的很,阿鲁台那些牛羊得赶紧想办法卖出去,这家伙也不愧是游牧出身,几万头牛羊他是怎么从草原赶到应天的。”

“对,不过这么多牛羊想要卖出去可不容易。”徐增寿有些担心地说道。

“你想什么呢,这么便宜换来的牛羊怎么卖都是赚钱,咱们不贪心,都是为了大明百姓,只要赚点就行了。”

“还是我兄弟大气。”徐增寿笑着说道。

只是徐增寿后来知道朱寿这些牛羊卖了多少钱后,差点没后悔死,当然他也很庆幸自己和朱寿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不然朱寿这家伙就算是把他卖了他说不定还在帮朱寿数钱。

“岂有此理!黄口小儿竟然对大宗师如此无礼,大宗师宽宏大量不计较,我等岂能让大宗师被黄口小儿如此欺辱!”

“对!我等自当当面唾弃此等不知天高地厚之辈!”

“就是,他以为他是谁,竟然敢点评天下读书人!”

谁都没想到,朱寿把李原气得吐血这件事在京城传开,洪武十五年的乡试,全国各地的读书人云集应天。

自然就由不少人对朱寿这种狂妄嗤之以鼻,更有甚者出于各种目的,准备好好教训一下朱寿。

与应天士子义愤填膺不同的是,皇宫里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看着蒋瓛送来的奏报,上面是朱寿怒怼李原的原词,朱元璋忍不住放声大笑。

“哈哈哈,不愧是咱的好大孙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