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李昊的认可,对他们而言,这些日子的付出,就算没有白费。
李昊兴冲冲的走了,但这初具雏形的蒸汽机,在他心里,已经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现在他已经在让几人着手,改进外观,优化质量。
相信很快,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
而在等待着蒸汽机崭新出炉,真正宣告天下的这些日子。
李昊也是勤于政事,即使是一干新党官员,都惊讶不已。
并且做出的决策,在分析利弊后,可谓英明至极。
就连李世民失势后,一直划水的杜如晦几人,也是彻底给跪了。
再加上不停有来自异国的使者,带着钱财礼物来恭贺大唐,让唐人的民族自信心急剧膨胀。
更是让官员们惊叹不已。
民间歌功颂德也就罢了,就连一些官员,也在暗地里琢磨:
若是当初陛下没有夺位成功,而是继续让太上皇坐江山。
咱们大唐还能不能发展的如此迅猛,如此强盛?
恐怕当初二十万突厥大军围困长安,就极难解决吧。
“阿嚏!”
正在太极宫某处悄悄翻看着一本小说,不时嘴角露出笑容的李世民,此刻没来由的打了个喷嚏。
若是过去的李二,恐怕又要多想,会不会是又有刁民想害朕?
但现在的李二,早就彻底沉沦在无穷无尽的书海里。
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些。
李二只是毫无形象的擦了擦鼻头,在身上揩了一阵,随即继续乐呵呵的读起手里的小说来。
李渊正在逗鸟,手里端着一个鸟笼,远远瞥见这一幕,嘴角也是露出一丝笑意。
早知大唐能有今日,还斗个屁啊?
直接把皇位禅让给这孙子!
自己老老实实的溜猫逗狗,摸鱼看花,不香吗?
而李昊难得的勤政期间,批阅奏折的时间与次数也多了起来。
其中有一份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上疏让李昊立年号的。
之前考虑到朝堂上两党纷争严重,并且李昊的活动又尽是“昏君”所为。
除了系统召唤出来的和珅几人,以及部分铁了心跟着他站在一起的人。
其余人哪怕暂时和他在一条船上,心底里也并不看好这位年轻的小皇帝。
总感觉没多久,儿子就会被老子从这个位置上赶下去。
没想到两年过去了。
无数次事实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子不仅没有压制住儿子,反而屡屡丢脸,各方面更是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直到最后沦为一个胸无大志的废柴。
更重要的是,肉眼可见的。
这两年来,大唐无论是百姓还是国力,都比从前强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因此,考虑到这些原因。
也就没人上疏请李昊改年号了。
就贞观一直用着呗。
反正就算改了,估摸着迟早也得改回去!
然而现在看来,新年号的订立。
势在必行了。
想到这里,李昊说道:
“曹正淳,传出去,三个月之后,万国来朝。同时,朕会当着万国使者,宣布三件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