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意剥了个鸡蛋递给大妹。
“小锦,今天妈妈要去镇上一趟,不知道下午啥时候回来,粥妈妈煮了一天的,下午你们在家饿了就自己盛来吃,一人记得再吃一个鸡蛋。”
大妹点点头,毕竟是孩子心性,也没有去想柜子里的鸡蛋都被她们吃的去了一大半了,妈妈还哪来的鸡蛋去换钱。
其实让6岁的孩子去带两个2岁和3岁的孩子李诗意也不放心,但是没办法,谁叫她现在孤家寡人,家里没别的大人了呢?
更何况这个年代的孩子普遍早熟,三个孩子在家不但不会像现代的孩子一样疯玩,而且还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比如去捉虫捉蚯蚓回来给喂鸡。
可以说家里两只鸡天天下蛋,少不了三个孩子的功劳。
提起篮子,李诗意就往村口走去。
来到村口,才看见大树底下有个牛车,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妇女了,其中就有王桂花,李诗意好奇问,“桂花婶,你这是要去哪呢?”
经过这两天的观察,大队长和王桂花两口子还是很公正的,所以李诗意乐意跟她打招呼。
“这不休息嘛,大家都准备去镇里换点煤油钱呢。”
桂花婶她李诗意挎着一篮子鸡蛋,便问道:“诗意这是也要去镇上?”
其实他们所属的牛背山公社也有自己的供销社,去公社比去镇上更近。
可公社供销社的销售种类就很少,而且公社收鸡蛋都是二分五一个,镇上三分。
可别小看这点差价,多几个都可以换一盒火柴呢,所以大家都乐意去镇上换。
“是啊,婶子。”
李诗意答。
冯翠兰此时正坐在牛车上,听到桂花婶向李诗意问话后,她慢悠悠地扭过头来。
当目光落在逐渐走近的李诗意身上时,那双不怀好意的眼睛顿时滴溜溜地转动起来,不知道又在打着什么坏主意。
一想起上次自己在李诗意那里吃的瘪,冯翠兰心中的报复之火便熊熊燃烧起来。
只见她嘴角微微上扬,故意提高嗓音说道:“诗意姐啊,你也要去镇上?不过坐这牛车可得花两毛钱……”
说到这里,她刻意停顿下来,那未尽的话语和意味深长的眼神仿佛都在暗示着众人——你们瞧,这穷酸的李诗意能拿得出钱来坐车吗?
要是放在从前,李诗意面对这样的刁难定会羞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周围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们则会发出阵阵哄笑声。
他们的嘲笑如同利箭一般射向李诗意,让她越发觉得无地自容、手足无措,只能可怜又无助地站在原地接受大家的嘲笑。
对于冯翠兰来说,她最享受的就是看到李诗意这般出丑的模样。
但她不知道的是,现在的李诗意可不是以前了,不同于这个时代人们怕被笑穷,来自后世的人可没有那种穷人羞耻。
她不但没有觉得尴尬,反而玩味地反问:“对啊,你这么好心,还特地问我有没有钱坐车,是打算给我出车费吗?”
“这。。。”
见李诗意并没有按想象中尴尬,反倒要自己给她出钱坐车,怎么和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她出门婆婆可就给了五毛钱坐车,换了鸡蛋的钱婆婆也有数,她根本不敢多花一分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