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帝国命运的转折点
说罢,王焘脱开裴之远的搀扶,向病床上的郭纳行了一揖:“太守公安。”
郭纳哪里敢受,忙向门口使了个眼色:“朗之,快扶王公坐下。”
眼前这位老爷子,可不仅仅是一个高寿的医者。
王焘出身官宦世家,祖父乃是与魏征齐名的名相王,母亲是南平公主,自身曾任邺郡太守,其子亦官居大理寺少卿,身份地位不可谓不显赫。
王焘摇摇头,示意谢照不必:“老夫只是来看看太守公病情如何,没想到太守公已经醒来,真是可喜可贺。”
话虽这么说,他却慢慢走到郭纳的身边,伸出手腕仔细地替他诊脉。
王焘眉头微皱:“的确有气血流失,脾虚淤血之象,李郎所言不假。”
这位太守公醒来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李明夷刚才提出的脾脏延迟破裂却是谁也无法预计到的。他刚才驻足旁听,见郭纳仍有讳疾忌医的意思,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
听王焘也证实了李明夷的话,郭纳的心更是寒了一层。
按他之前所估计,安禄山即便要出师南下,到了黄河口,恐怕也得等其十二月的冰期才能渡河。
陈留是守备的要地,朝廷绝不敢放之任之,只要他借这场病重躲过这二十日,必定会有能人接替他的位置。
太原太守杨光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被暗算坠马的余悸也还未散去。
自己本非贤臣名将,官场沉浮了一生,才勉强做到太守而已,比之名节当然更加爱惜性命。
但没想到上天也不许他逃避。
或许那个年轻医生口中的脾破裂真的会要了他的性命,但按其所说,治疗也有丧命的风险。
若他今日身死,陈留便如无守的空城,狡诈如安禄山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届时这座城池便和案板上的鱼肉没什么分别。
郭纳自问不是舍生取义之人,但他究竟是一城太守,任何决定都牵连着数万无辜性命,不得不慎而重之。
似乎是看穿他此刻复杂的心理斗争,王焘再次将刚才的想法提出:“所谓甜油,连我等从医之人也只见识过一次,太守不安也是常情。既然如此,老夫愿亲自试药,以排解太守此刻的担忧。”
郭纳没有立刻回绝。
在这个局面下,以人试药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但王焘何等贵重人物,便是要试,怎么可能让他来?
他正犹豫不决,却听得一旁的谢照道:“王公已是近百岁的人,岂能让您试药?若一定要试药,请让晚辈来吧。”
闻言,郭纳眼中露出欣赏之色。谢敬泽的儿子果然有胆识,顾大局。
可他还未应承,王焘便已笑着摇摇头:“正因老夫年事已高,残年不久,能见识新事物的机会不多了。朗之,你等青春正盛,日后还有的是时间啊。”
他以洞彻的目光,徐徐看向李明夷。
“神农尝百草,方知药与毒。老夫或许不比先贤,但也愿亲自一试,体会一番甜油的功效,才能信之用之。李郎,你意下如何?”
被他注视着的李明夷,此刻有一种被直接被看穿的感觉。
生命没有贵贱之分,替人试药这种事和他的原则冲突,他本来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可王焘这样说,就不是打算以牺牲者的立场试药,而是以一个医生的身份进行对新药的探索,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面前的老者和他只有寥寥几次见面,但清楚地知道、包容着他的原则。
李明夷无法理解非科学的一切,可在一千年前的此刻,他得到了这个时代的医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