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贸然如此直接地将两者相提并论,得罪了天地神,只怕会危及国本。
稳妥起见,还是把两者的位置隔开才好。
不过是修建一个宫殿,开销并不算多大,满朝文武自然不至于为了这种小事来扫永安帝的兴。
更何况,渡厄神尊神乎其神,若他们反对,岂不是得罪了神灵。
于是,满朝上下,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工部尚书也很干脆地领下了这个任务。
永安帝对朝臣们的识趣十分满意。
心中更是满怀期待,他以帝王之尊这般示好,希望渡厄神宫落成之时,神尊能亲自降临才好啊!
又觉得自己这般作为,还是太含蓄了些,永安帝又道:
“翰林院拟朕旨意,晓谕天下,若有人再遇神尊,务必转告神尊,朕为酬神尊护佑大魏百姓,已于京城东郊为其修建神宫,望神尊时常降临,领受香火供奉!”
永安帝的旨意,立刻以皇榜的形式逐渐晓谕各州各县,让渡厄神尊的名号,传扬至天下百姓耳中。
当然,这等影响力的扩散,尚且需要时间发酵。
这道旨意,首先影响的还是前朝后宫。
礼部尚书袁松伯,听到这道旨意,目光微闪。
先前郑元乃那事,他就怀疑此事与观主有关。
前些日子,又接到外孙女来信之中偶然提及,观主带人出去游历了,已经不在慈航观。
结合济州出现的神迹,他再次觉得这渡厄神尊与观主关系匪浅。
因此,刚才在朝上,他完全没有反对永安帝的旨意。
从去年安排信众们赈济洪灾便知道,观主对黎民百姓是心怀慈悲的。
若能以神灵的身份,规劝陛下造福百姓,实乃天下百姓的幸事。
随着永安帝下朝,这旨意也传回了后宫。
首先得知此事的便是姜皇后。
身为后宫之主,她在前朝后宫的耳目,自然是不少的。
听到心腹汇报这个消息后,姜皇后有些无奈地叹息一声:
“陛下越发沉迷神鬼之道了,实非明君之相啊。”
她说这话,是有前情的。
永安帝先前因为不能生育,一度沉迷方术,还在西郊修建过道宫,网罗了不少方士为他炼丹。也就后来有了淑懿皇贵妃,才逐渐冷落了那道宫的方士们。
如今,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又开始极力推崇这叫做渡厄神尊的神灵。
种种作为,很难让人真心赞同。
“我的娘娘,这话您可慎言!”
心腹秦嬷嬷闻言吓了一大跳,连忙阻止道。
姜皇后见状,笑着瞥了她一眼:
“嬷嬷,我知道的,也就是在您面前说说。”
姜皇后是永安帝的发妻,三十六七岁,出身勋贵之家,从小饱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