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曾经红润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堪,眼中更是满是无尽的悲戚与哀伤。
因为心情郁结,再加上年纪已大,抵抗力越来越差,尽管几个儿子儿媳轮番在她的病榻前细心照料,为她准备最滋补的食物、最温热的汤水,每天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可这位老人的精神状态仍旧不见好转,身体也是越发虚弱。
家里的开支也因为需要长期购买药材而一下子剧增不少,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许安的舅舅们本就是地地道道的老实巴交农民,世代务农,家里分得的土地本来就有限。
一年到头辛苦耕作下来,田地里的收成除去应缴的各种税粮和赋税之后,剩下的勉强只够一家人的温饱所需。
如今为了能够给母亲买到那些名贵稀罕的药材,舅舅们不得不在难得的农闲时间里放弃休息,跑到临近村庄甚至是遥远的城镇去打短工赚钱。
烈日下扛重担搬运货物、风雨中帮人盖房子修屋顶……他们用自己辛劳汗水换来的每一分收入都小心翼翼地积攒着,就是为了能让母亲早日康复。
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责任或义务,更饱含着血浓于水的深厚亲情与对亲人的无比牵挂。
因为他们兄弟二人并无特别的手艺,只能依靠出卖劳力换取微薄的收入。
这不仅使得他们的日薪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每天繁重的工作量让他们筋疲力尽,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琐事。
每当夜晚归来时,两人都仿佛被抽走了最后力气般瘫倒床上,连最基本的日常清洁都无法保证,更别提料理那些细小却又不可或缺的家庭事务了。
而家中的几位妗子呢?从晨光熹微到星月相依,她们始终忙碌于各种杂务之中:
清晨便要起床准备一家老小的饭菜。
白天还得打理菜园子、饲养牲畜。
待夜幕降临,又要开始新一轮缝缝补补的手工活计。。。。。。如此循环往复的生活模式让她们几乎没有片刻闲暇去照镜子仔细端详自己的面容是否已经被岁月刻画出了痕迹。
即使心中偶尔泛起对青春流逝的感伤,但面对生活给予的重任与压力,这种情绪很快就会被压在心底深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坚持。
然而,在这样长年累月的辛勤付出之下,皱纹悄然爬上脸颊、白发渐次代替青丝,这些变化无不昭示着岁月无情地侵蚀。
听完三妗子含泪的倾诉之后,许安内心复杂。
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印象中原本还算过得不错的外婆一家竟会因为母亲不幸去世这样一个沉重打击,而导致现在举步维艰的生活状况。
想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愧疚与心痛,同时也在暗暗思忖着该如何帮助亲人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想到自己那个自从母亲去世就没有过来探望过的父亲,许安心中的怒火和怨恨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愈演愈烈。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咬牙切齿地在心中暗骂:
“这个男人,真的可恶至极!”
妻子去世的那一天,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灰暗无光。
然而,自己的父亲不仅没有伸出援手保护这双失去母亲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关心也没有。
许杨氏,也就是他的岳母,在丧女之痛中倒下,卧病在床,却得不到一毫的慰藉。
即便有许杨氏严厉管制的缘故,但许周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感,却在这一刻彻底消失殆尽了。
这样的行为,冷血得让人感到寒心,无情到令人心如刀割。
每想到这里,许安就觉得自己对这位所谓“便宜父亲”的厌恶已经到了极限。
此刻,许安立下重誓,无论如何也要为这个脆弱的小家寻找一条出路,摆脱贫困与绝望。
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他决定一定要拜访几位舅舅,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再制定出最适合小家庭发展的道路。
他深知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只要有希望,他就不会放弃。
对于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家庭来说,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才能让家人不再受苦。
外婆李王氏一见到许安兄妹,脸上顿时涌现出久违的神采,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激动的光芒。
她原先虚弱无力地躺在床上,仿佛任何一点微风都能把她吹倒,然而当她听到兄妹俩的脚步声时,身体里仿佛突然满是能量,急切地催促着儿媳妇,“快,给我背后垫上枕头,我要坐起来说话。”
在儿媳妇的帮助下,外婆慢慢调整到一个半躺着的位置,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有精神些。
尽管已经尽可能摆出最好的状态,但仍然掩盖不住外婆瘦弱不堪的事实——只见她整个身躯几乎被病魔剥夺了最后力气,只剩下一层皮紧紧贴着骨架,手臂上的皮肤松垮下垂,每根突出的骨头都清晰可见。
深邃的眼窝里镶嵌着一双浑浊却又充满温情的眼睛,虽然眼神不再锐利如年轻时那般炯炯有神,但那份温暖慈祥却未减半分。
她的脸色苍白无血,透着病态下的虚弱无力。
幸好家中的几位妗子们对老人照料得格外细致入微,她们轮班日夜不辍地守候在床前,从饮食起居到个人清洁无不用心打理。
即便房间内住着一位长期需要休养调养的人,屋子里依旧保持着清爽宜人的环境氛围,并没有通常病人居住环境中容易产生的沉闷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