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知宁也挺无奈,“在我爹没考中举人之前,我们家一直都在村里生活,我出生那年,我爹
刚好中了举人,我爹就觉得,是我的到来给他带来了福气。”
第二年,孙知府又一举中了进士,名次还挺靠前,庶吉士考试也是顺顺当当。
三个孩子里,自然更看中女儿。
两个儿子出生之后,他已经是秀才了,不过考了两次都未能中举,直到第三次女儿出生时,才成功上岸。
家里老人都说,孙知府生了个好女儿。
而且女儿的福气比两个儿子要大的多,自己一出生,就带着全家蒸蒸日上。
事实也是如此,孙知宁读书学习,比两个哥哥要有天分不是一星半点。
为人处事也更胜一筹。
可惜她是个女孩儿,孙知府也经常为这事惋惜。
所以,孙知府对于两个儿子的期盼远没对女儿的高。
这也就是为啥苏平与孙知宁初见的时候,小姑娘都十六了,还没有议亲的原因。
苏平明白。
孙知宁道:“我是想说,我自己的哥哥什么样,我清楚,他们要是提出什么为难的要求,你别胡乱答应,我爹知道自家儿子什么样儿,你不用看他的面子。”
苏平道:“没有啊,你看咱们县里的这次招聘像是有走后门的吗?”
这把孙知宁给堵得哑口无言,愣愣地摇了摇头。
“放心吧,他们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说是先去县学做一段时间的先生,试应一下这边的生活,以后再做打算。”
孙知宁嗯了一声,见他的菜已经不热了,准备帮他热一下。
苏平忙拉过碗,用
力扒了几口,“没事儿,天气这么热。”
他明日得跟卢婆子说一声,别给他准备饭了,他完全可以去食堂吃,又新鲜又好吃,热在碗里的菜简直一言难尽。
苏平见时间不早了,把孙知宁先给送了回去,这才折了回来。
刚到县衙门口,就见贾耀春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大人,有急报。”
苏平拿着信急步回到小院,拆开一看,倒吸了口凉气。
信是文大人差人送来的。
南王败了。
朝廷彻底没了,杨家大老爷选了日子在六月二十三正式称帝。
苏平算算时间,还有十天不到。
不过后头还有内容,苏平继续往后看,倒吸了口凉气,原先跟随六皇子的,三皇子的,还有南王的那些,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勤王除奸。
好家伙,天下众人蠢蠢欲动。
什么南上北下,东进西退等等,一个个都开始往京都出发。
苏平这会儿,突然明白了,唐陌为啥要去打章国,怕是锦王早就得到了消息,这会儿进京除奸去了。
甚至还有传言,说是谁除了杨家,便是这天下的新主人。
苏平将信又看了两遍。
文大人告诉他,这段时间可能他们这边也会不太平,让他们做好准备,除了给他信件之后,各府城他都差人送了信。
苏平仔细翻了翻地图,黄杨县这个地方地处西北,若真有人从他这儿借道,除了锦王和不久前自立的那位陈王之外,貌似极少有人从他这儿过
的。
苏平倒是不怕,不过岩北那边却有一半的地形都是——
不对,苏平又仔细看了看,他习惯性的盯着陆路,可若是水路的话,典江是重要的水域,尤其是沙柳县和安乐郡那可是西北最大的码头。
苏平吸了口气道:“备马,咱们出城去。”
唐陌这会走了,只留了江千户一支人马在这里,若对方打着进京勤王的晃子,来这儿攻西桐和乌木,他还真是一点办法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