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别在坟头蹦迪吧!
所以不仅不能联姻富贵人家,还不能表现的太突出。
若是两个儿子都耀眼得很,万一惹了皇帝的眼······
她徐二娘这一生,最在乎的就是全家人平平安安、完完整整!
所以,打小儿子会说话起,徐二娘就给哥哥去了信。
徐尚书,在府里,点燃蜡烛,足足思考了一整夜,写出覆盖小侄子一生的计划本,第二天赶在上朝前,摸黑敲响了国公府的大门。
厚厚一沓纸,密密麻麻的小字,把国公爷都看呆了。
眼睛直愣愣地瞧着,那字就像拿着刀一般,刺得他脑袋疼。
国公爷才看了两眼,就哎呀哎呀地直叫唤,捂着眼,摆手说不看了不看了,叫大舅子去找夫人去。
反正刚才看了看,他知道好像是关于儿子成长发展的事,这种东西他们文人最会搞了,就交给他们吧,也不是什么坏事。
转头就钻进被窝里,睡回笼觉,还有两个时辰才天亮呢。
徐尚书,脸色不变,气息都不带晃地瞒过了国公爷。他知道,这个妹夫最不愿弄这些学问的东西,就故意一上来把大篇大段的字怼在国公爷眼前。
果然,没两秒,他就叫唤。
这件事,不能让他知道。一是国公爷脑子简单,这样的计谋,若是叫他知晓,他演不出来那种泰然自若。肯定难以瞒过其他人,这个朝廷没几个傻子,都是人精。
二是,国公爷这种正直的蠢货,绝不可能同意玷污儿子的名字,在他看来,儿子名声就是国公府名声,就是这个他守护了半辈子的景朝的名声。他不想给皇上丢脸。
所以,徐尚书跳过国公爷,直接进院子里,单独找妹妹密谈,直至天亮。
两人决定了,小儿子从此就是,纨绔混账。
这辈子都学不会任何书籍、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这辈子都不会考取任何功名,只会伸手找爹妈要钱、啃爹啃娘啃哥哥;这辈子都不会懂任何礼仪,只知道打架砸人、当个流氓调戏女人;这辈子都不会娶好人家的女儿,只会在烟花风月之地打滚。
所以,等国公爷拜托徐尚书管管小儿子时,他怎么可能同意插手管呢。
这也是次子破烂的名声传遍都城、甚至传遍景朝的原因。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上头放心,才可以让自己放心,才可以保一家平安。
毕竟人性经不起考验。
至于小儿子知不知道这件事,他知道的。
等他长到四岁,论年纪到了世家公子们普遍进学堂的时候,徐二娘、徐尚书就把次子带到偏僻无人的柴房,来了一场三人会谈。
第22章第22章
“儿啊,咱们家与旁人不同,你不能去学堂,听话啊。”
“为什么,娘?不管、我不管,他们都去,我也要去!”
区区四岁,能听得懂多少呢,撒泼打滚地要和小伙伴去学堂,他还以为这是另外一种形式地出去玩耍。
当父母的总拗不过孩子。
扶着额头,叹息着还是把次子送进了学堂。
即使耳提面命,小孩子终究不太会藏拙,在六岁那年,小儿子在学堂诗词考核中,展露头角,一举拿下第一,出尽了风头。
徐尚书在上朝时,同朝官员纷纷拱手向他贺喜,侄子如此有出息,国公府后继有人啊。
徐尚书连连摆手应道只是凑巧,官袍里的内衬都被汗打湿了。
就连徐二娘这种居于宅中的妇人,都在夫人聚会上,听到了含酸带妒的打探。
听得她心里一阵一阵地发凉。
聚会一散,徐二娘就给学堂的山长去了信,硬生生断了次子求学之路。
从此,国公府次子再也没在都城传出过任何好名声。
但徐二娘还是很疼爱自己的儿子的,私底下和哥哥一起精心培养次子的一言一行,力保他不会长歪。
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在外为非作歹、回家乖乖吃饭的国公府小少爷。
短短几秒,徐二娘的脑海里闪过无数回忆。
抱着热茶碗的手,越捏越紧,指尖都发了白。
但这一切都在国公爷洪亮的大嗓门中瓦解:
“未来亲家是楚王!哈哈哈哈哈不错吧,楚王可说了,这丫头精通诗词歌赋呢。”
国公爷嘚瑟地晃着脑袋。
“楚王?!?”
一声‘亲家是楚王’炸得徐二娘直接站了起来,脸上又惊又喜、还夹着些许不爽,表情复杂。
惊的是,楚王怎么搅和到这事里来了,他不是分封在景朝的边疆吗,早早就被挤出权力核心圈子了。
喜的是,楚王这个人选妙啊,闲散宗室,人人皆知的废物。和楚王府联姻,没有任何助力,在他人眼里就是纯属吃饱了撑的,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