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获胜
TheFoolTriumphant
“傻瓜”从来都是神话和传奇里的一种重要角色。表面上,他只是个乡下的傻子,但通过进一步的检验,证明原来他才是我们所有人当中最聪明的那个。由于卑微,傻瓜占据了“无人识”这一优势,所有人都会低估他的能力,因此他就有机会在最后关头大放异彩。
电影里的傻瓜形象可以追溯到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和哈罗德·劳埃德。渺小的、傻乎乎的、被忽视的人,尽管困难重重,但他还是依靠运气、勇气和永不放弃的特殊品质,最终取得了胜利。在现代电影中,《雾水总统》、《富贵逼人来》、《莫扎特传》、《阿甘正传》,还有史蒂夫·马丁、比尔·默瑞和本·斯蒂勒(BenStiller)的很多作品,都是这一传统仍在发生演进的例子,同时也说明了这种类型为什么始终能拥有一席之地。
“傻瓜获胜”类故事的写作要领,是要让卑微的傻瓜与一个更强大、更有力量,通常也更有权势的坏人对立起来。看着一个所谓的“白痴”打败大家眼中的人生赢家,这能让我们感受到希望,同时也对日常生活中严格的等级秩序进行了嘲讽。因此,没有什么权威是神圣到不能拿来嘲讽的,从白宫(《雾水总统》)到商业领域的成功(《大笨蛋》),再到对美国文化的过度鼓吹(《
阿甘正传》),皆是如此。
“傻瓜获胜”的要素很简单:一个失败者——看起来特别废柴、特别没用,身边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能成功(而且在设定里要反复强调这一点)——以及一个体制,也就是失败者对抗的对象。通常,傻瓜还会有一个同伙,一个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局内人”,觉得傻瓜绝对不可能逃出他的掌控:《莫扎特传》里的萨里埃利、《富贵逼人来》里的医生、《阿甘正传》里的丹中尉。这些角色通常会遭到闹剧式的打脸,傻瓜引起的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这些人的脸上被拍了蛋糕,比如《粉红豹》(ThePinkPanther)里赫伯特·罗姆(HerbertLom)的角色。他们的罪行就是自己也不聪明,真以为傻瓜就是傻而已,所以他们试图去阻挠后者的行为也就显得非常愚蠢。
那些特别的傻瓜角色,无论是在喜剧片里,还是像《查利》(Charly)和《无语问苍天》(Awakenings)这样的剧情片里,都让我们得以一瞥这些局外人的生活。我们都觉得,有时候这些傻瓜获胜的故事,能让我们也间接体会到获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