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英明神武,怎么后代就这么窝囊呢?
他很怀疑,这些窝囊废真的是他的子孙后代吗?
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
这些王八蛋哪里有他一丁点的英明神武,他现在很怀疑这些窝囊废不是他的种。
要不是这几个窝囊废不在他的跟前,否则他非得拿鞭子抽死他们不可。
实在是太踏马丢脸了,把他大宋的颜面全都丢干净了,一丁点都没有保留。
也难怪后世人如此看不起大宋,大骂大宋的皇帝,甚至他这个开国皇帝都被骂王八蛋。
他很想反驳,可他毕竟要脸,实在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反驳。
别说是后世人大骂了,就是他都要大骂。
细数历朝历代的皇帝,从来没有一个皇帝能有他大宋的皇帝这么窝囊,让他抬不起头。
他辛辛苦苦打江山,可不是为了让不肖子孙丢尽大宋的颜面。
与其子孙不争气,还不如把皇位传给兄弟。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不愿意这么做,总要想想有没有什么补救办法避免重蹈覆辙。
从后世人口中,他已经知道大宋遭受如此耻辱的原因。
如今看来,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很大问题。
他在战乱中崛起,通过兵变上位后,就对武人很防备,担心武人有样学样。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削弱武人的权力,与士大夫公天下。
现在看来,这个决策错的离谱,必须赶紧调整,否则大宋必然会重蹈覆辙。
宋神宗赵顼被靖康之耻吓得脸色苍白,差点就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徽钦二帝被俘虏,扒光衣服遛鸟羞辱,妃子公主被敌人凌辱,他真不敢相信这是他大宋皇帝的下场。
而且他算了算时间,这徽钦二帝是他的皇孙一辈。
也就是说,几十年后,大宋就会发生靖康之耻而灭亡。
和北宋灭亡相比,更令他恐惧的是靖康之耻,因为大宋的尊严已经荡然无存了。
想到这个可怕的后果,他内心悚然。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要是再不做出改变,那么大宋的结局已经摆在眼前。
“王爱卿,你就放手去做吧,朕全力支持你。”
他把目光转向一旁的王安石。
他决定全力支持王安石的变法,把全部的希望放在王安石身上,不会再犹豫不决。
国家必须做出改变,才能有机会突破目前的困境。
王安石面色一喜,“是,陛下,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此刻王安石心中豪情万丈,意气风发。
之前他想要推行新法,可受到众多大臣的阻挠。
();() 虽说陛下也支持他,但总是犹豫不决,随时都有想要放弃的念头。
现在陛下得知北宋的耻辱结局,显然是害怕重蹈覆辙,这才下定决心全力支持他。
他相信这次有了陛下坚定不移的支持,他的变法必然会大获成功,那时候就可以避免靖康之耻。
苏轼重重的叹了口气,连连摇头。
陛下这完全就是病急乱投医,只怕变法的结果会让陛下失望。
他深知王安石的变法有很大的弊端,一味的推行下去,只会让大宋的局面越来越糟。
可他也知道,现在就是想要劝谏,陛下恐怕也不会听他的。
毕竟在陛下的认知里,要是不变法,大宋目前的局面依旧如此,历史的结局不会改变,未来依旧会发生靖康之耻。
陛下显然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王安石的变法上。
他深深的看向天幕,想要解决大宋目前的困局,答案恐怕在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