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帝正准备同意,却被下面的大臣打断,
阴常盛站了出来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募兵之事关乎重大,不可草率行事。”
侯敬也附和道:“陛下,阴大人所言极是,更何况,粮饷的调配也需谨慎安排,以免影响其他地方的安稳。”
昌隆帝脸色一沉,说道:“如今秦王收复失地,功在社稷。
若不及时补充,如何能让将士们安心作战?此事不必再议!”
群臣见昌隆帝态度坚决,皆不再言语。昌隆帝再次看向信使,说道:“你回去告知秦王,朕定会全力支持,让他继续为国立功!”
信使叩头谢恩道:“多谢陛下!臣定当不辱使命!”
随后,信使退下,昌隆帝望着群臣,慷慨激昂地说道:“诸位爱卿,秦王此次大捷,乃是我朝之幸。望尔等齐心协力,共保我朝江山永固!”
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早朝结束后,昌隆帝在御书房里仍沉浸在喜悦之余,却也非常担忧,“破虏会不会拥兵自重,朕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
在秦王府中,这一日气氛格外欢腾。杨起在蜀地收复顺庆府和保宁府的消息如一阵春风,迅传遍了整个府邸。
梅老太妃正坐在厅中,手中捻着一串佛珠,当这喜讯传来时,她先是微微一愣,随后脸上绽放出欣慰而灿烂的笑容。
那原本略带忧愁的眉眼瞬间舒展开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她放下佛珠,双手合十,喃喃自语道:“老天保佑,我儿终成大业。”
正妃陈可卿得知消息时,正在自己的房中刺绣。听到侍女传来的捷报,她手中的针线瞬间停滞,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她立刻起身,匆匆赶往梅老太妃处。一路上,她的步伐轻盈而急切,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侧妃刘冰清正在花园中赏景,听闻此讯,手中的团扇差点掉落。
她的脸上泛起红晕,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也赶忙朝着厅中走去。
众人齐聚厅中,梅老太妃激动地说道:“我儿此次立下赫赫战功,实乃我秦王府之荣耀。”
陈可卿微微欠身,应道:“母亲所言极是,王爷英勇非凡,此乃我等之福。”刘冰清也附和着:“是啊,妾身也为王爷感到骄傲。”
梅老太妃爽朗地笑了起来,说道:“今日大喜,我要好好赏赐府里的所有人。
来人呐,给府里的下人们多两个月的月钱,让大家都沾沾这喜气!”
下人们听闻,纷纷跪地谢恩,厅中一片欢腾。
梅老太妃接着说道:“我儿在外征战,为的是天下苍生。咱们在府中也不能闲着,
可卿,冰清,咱们要多做些行善积德之事,为我儿积福。”
陈可卿点头应道:“母亲放心,妾身这就去安排,给城中的贫苦百姓还有养生堂送去衣物和粮食。”刘冰清也说道:“妾身愿协助姐姐一同操办此事。”
于是,陈可卿和刘冰清开始忙碌起来。她们召集府中的丫鬟和仆役,整理出大批的衣物和粮食。
陈可卿亲自指挥着众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工作。刘冰清则细心地检查着每一件衣物,确保没有破损之处。
不久,一辆辆装满物资的马车从秦王府驶出,驶向城中的各个角落。百姓们听闻是秦王府的善举,纷纷感激涕零。
在秦王府中,梅老太妃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前方奋勇杀敌,而她们在后方也要为他守护好这片温暖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