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谦谦君子,何故口出恶言?”
“好了!”皇帝终于厌烦了这朝堂上终日熬煎且漫无止境的攻讦驳难,倏地起身,在高高的御台上踱了几个来回,手一扬,直指向殿外,面无表情道,“向执领着朕的京营将士,将朕与尔等围困于此,这是什么?你说这不是造反?这确不是造反,造反打什么紧,想造反的人还少么?这,是一拳打在了朕的脸面上!朕没脸,你们就有脸了?眼下朕求解于群议,尔等不出谋划策解这燃眉之急,还在做无谓可笑的口舌之争!这么喜欢争,你们就争吧,谁争赢了,谁就代表朝廷去跟向执谈判,问问他打朕的脸究竟是想干什么!”
满殿嘈杂瞬间静默了。
林辕家都被偷了,还能沉得住气,出列跪奏道:“向执此番难,打的旗号是为其外甥讨回公道,听闻谢将军昨夜在城外死于非命,老臣亦是震惊且痛心,只是臣不明白这杀将的罪名是如何扣到臣的脑袋上的?臣虽德薄,但没做过的事,臣万死不敢冒认,恳请圣上彻查此案,还臣清白之名。”
“爱卿请起。”雍盛走下御台,将林辕扶起,叹道,“爱卿岂不知,自古兵,最忌出师无名。若无名,那想法设法也要编出一个名头来。”
“圣上所言极是。”薛尘远附议,他自高中榜眼后便被授职翰林苑修撰,职位虽不高,实际却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作为朝中红人,身边自然也围绕着一帮志趣相投的年轻朝臣,是一股正在形成的新势力。
“谢策月之死便是一个完美的名头,人死已成定局,对弄权者而言,如今追究他是怎么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死能挥出什么价值来。”他侃侃而谈,大臣们因专注于听他表意见而安静下来,“依微臣愚见,当务之急并非查案,因为不论最后查出来的凶手是谁,亦或谢将军压根就不是死于非命,而是突恶疾,向执与谢衡都只会认定一种结论,那就是,人必死于尚书大人之手。如此,他们才能借题挥,实施清君侧,从而构陷株连,穷诘党羽,达到诛锄朝廷异己的目的。”
“妖言惑众,大谬也!”平时与谢氏来往较为密切的官员如被踩到尾巴的猫儿一般跳起来,拼命反驳,“圣上,这等馋邪小人趁此时枢相不在,答辩无门,就开始四处罗织乱泼脏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盼皇上有分辨之明……”
他才说到一半,便有人将其打断:“向执谋逆造反已是不争的事实,臣奏请陛下即严旨申斥,革其京营提督之职,褫夺调兵之权,贬为庶民,抓付大理寺部议处。”
说话的是大理寺卿杨撷。
他的提议当然在理,问题是——
“若是一道圣旨即能拿回兵权,我们何至于如此掣肘?还不明白么?眼下向执定是在军中下了严令,谎称圣上遭奸人所害,被软禁宫中,要将士们救驾勤王!如此一来,宫中所出圣旨将一律被视为矫诏,是陛下被胁迫写下的,京营的将士们除非亲眼见到陛下圣颜,否则定要死战攻城!”
但等到将士们真的打到皇帝跟前,见到天子真容时,胜负就已成定局。
一种苍白无力的荒诞感充盈着胸腔,憋得人烦躁不安,雍盛深深透一口气。
等一等。
再等一等。
但敌人永远不会等待。
前方消息传来,京营的兵与守西华门的侍卫由口角爆了严重的肢体冲突,调解无果,两边已打杀起来了。
战火一触即,很快,各门都频急报,殿前司侍卫司与京营士兵混战成一团。
皇帝紧接着连三道圣谕,一是抚慰枢相丧子之痛,准谢策月棺椁入城治丧,并择日赐谥。二令京营将士止戈待命。三命向执上殿奏对。
回应他的是向执的一封奏疏,上书三谏:一谏陛下将真凶林辕立地正法,诛九族。二谏陛下追封已故谢大将军为武德侯,配享太庙。三谏陛下正本清源,近贤远佞。
这是明目张胆的威胁。
雍盛怒火中烧,将那奏疏狠狠摔在金殿之上。
群臣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圣上。”林辕顿泣道,“此事皆因老臣而起,如若能以臣之朽躯救陛下于水火,弭战于无形,臣甘愿赴死。”
“朕未松口,你敢死一个试试。”雍盛原本单薄的眼皮被盛烈的怒火烧出两道褶子来,年轻的脸庞亦现出几分执拗与阴鸷,“列位臣工,你们中资格老些的,已与朕君臣七载,朕不论你们此前胸中都存着哪些小九九打过哪些小算盘,今日尽可放下,这金殿,或许就是朕最后的据地,成败在此一举,你们中现在若有谁要逃,便抓紧时间逃命去吧,朕不会追究,留下来的,从此便是与朕同生死共患难的心腹手足。万般皆交由你们自己选。怀禄,去将殿门大敞,凡离去者,不可阻拦。”
“圣上……”
“去!”
皇帝这样说,就是明牌了。
谢衡与他,二选一。
原本那些早前被迫加入谢党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知肚明这是皇帝给他们的最后一次弃暗投明的机会,此时若留下,从前种种既往不咎。
可若留下,小皇帝却败了,谢衡日后会放过他们吗?
显然不会。
这是一场赔上了身家性命与宦途的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