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伊籍有的是钢锭,哪里需要用铁刀充数。
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万把钢刀。
周瑜只能认输,承认伊籍完成了军令。
但他一转身,就派人去大冶查问,想得到伊籍的秘密。
伊籍早有防备。
刘备军工匠都已经撤走,山谷里只剩下被拆毁的炼钢炉废墟。
还有一问三不知的东吴工匠们。
恼羞成怒的周瑜,又生出一计。
第二天,他召开军事会议,特地邀请伊籍参加。
会上,周瑜大力夸赞伊籍的功劳,随后话风一转,说:
“钢刀有了,可是,水战最重要的箭,却不够了。”
熟悉演义的伊籍,立刻想到了草船借箭。
然而,草船借箭必须有浓雾相助,可浓雾什么时候来呢?
伊籍智力255的大脑,虽然可以搜索出他曾经看过的资料,但并没有实时气象预报功能。
();() 他把目光看向列席的诸葛亮。
诸葛亮挺身而出道:“三日之内,亮可以向都督交纳十万支箭。”
周瑜坑不到伊籍,便转而坑诸葛亮。
于是,立下军令状。
这次周瑜学乖了,他回头就叫工匠们摆烂,所有物件一律不得准备。
诸葛亮却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
他要求每船备军士三十人,船上都用青布为幔,各束草人千余个,分布两边。
伊籍感激诸葛亮替他解围,拉着诸葛亮到一边,轻声问道:
“孔明兄是打算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吗?”
诸葛亮愣了一下,坦然道:“没错,被你看穿了。”
虽然熟知的演义里没有发生,但考虑到演义有很多版本,伊籍担心道:
“孔明兄船上都是干草,不怕曹操用火箭吗?”
诸葛亮笑道:“火箭需要在箭杆上绑布条,再浇上油,制作起来并不方便。
“我打算乘着浓雾,突然惊动敌军,仓促间,敌军哪来的火箭。”
伊籍不放心道:“十万支箭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收集到的。
“这点时间,万一曹军制作出火箭射来,怎么办?”
诸葛亮羽扇“呼啦呼啦”地扇了一会儿,说:
“我叫船员备好水桶,如果有草人着火,就去灭火。”
伊籍道:“那时候箭如雨下,船员恐怕无法靠近草人。”
诸葛亮一时间想不出对策,向伊籍求教道:“机伯有什么主意?”
伊籍道:“我建议准备一些唧桶。
“用当中打通的粗大长竹竿,一端开窍,另一端塞进麻布裹着的细竹竿,推拉细竹竿,就能滋水、吸水。
“船员拿着唧桶,可以躲在安全的船舱里,远距离灭火。
“另外,还可以在船两侧水里,放竹竿撑开的渔网。
“渔网用密眼的,多放几重。
“若是火箭太多,来不及灭火,就用竹竿把草人推下水,让它落在渔网里。
“这样羽箭不会丢失,可以像打鱼一样捞回来。”
诸葛亮谢道:“你的计策很实在,我这就叫子敬(鲁肃)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