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真正与顾云天两次交手的人,不仅了解其武功实力,也逐渐看出了他的心理
旁观者。
顾云天把自己视为一个旁观者。
他不太亲手做什么,或频繁地动用武力,也不全然追求“权力”“地位”“必胜”之类的庸俗之物。他们看出了第二次临安之战,甚至是顾云天故意搅局,才使顾门败了一次。
可是,一个旁观者,在偶尔拨弄棋子的同时需要保证最基本的一点隐藏自己。
顾云天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实力。
直到十五年后的今天。
他一直在做危险的游戏,所以,必须在任何情况下留有余地。其核心,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能力暴露出来。
在前两次江、谢两人全力以赴的条件下,他们打得旗鼓相当。那么,最后一战,若顾云天真正动用全部力量,此消彼长,他们不再有半分生还的可能。
所以实际上,在嵇闻道用嵇无风消耗掉江玄内力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淮水之役是必输的结局。
所以若按照第三个假设展下去,他们,以及正道全部都是灭顶之灾。没有人能够幸存。
在这种绝境中,江玄只能想出一个办法,而且依旧是利用顾云天的旁观者心理
用自己的命,暂且保全其他人。这样的代价,已是最小。
他们先自然要将嵇闻道这个不稳定因素排除在外。然后,谢桓带着“嵇闻道故意消耗江玄内力”这一筹码去找顾云天,提出了合作,并主动说第二天自己会背刺江玄。
这样当然不足以彻底取信顾云天。所以在江玄的要求下,谢桓货真价实地一刀刺去
如此,江玄重伤,顾云天才能彻底信任谢桓。
接下来,谢桓观察局势,若能趁顾云天分神和懈怠的一瞬偷袭,则是不利处境中唯一的获胜可能。
但这样的好事,确实很难降临到他们头上。
所以他们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那就是江玄死去、顾云天罢手,已经和顾云天达成合作并证明了自己的谢桓能留得一命,以图来日。
而因为谢桓和嵇闻道的“背叛”,顾云天十分享受两人带来的“惊喜”,并且期待着更多惊喜,暂且不会再动他们。只要再蛰伏几年,嵇闻道与谢桓联手,未必不能胜过顾云天,除掉这个武林之害。
根本不是什么“必胜之术”,只是一个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以一换二”之策罢了。
众人瞠目结舌,莫不敢信。
“可是,为什么必须死的一定是江玄让谢桓去当这个牺牲者不行吗”
“是啊,而且为什么嵇闻道赶去了,江玄和谢桓又都死了”
“难道是他们两个在最后的生死关头又开始想求生了,才互相残杀而死,让嵇闻道捡了便宜”
这些问题,其实也都有同一个答案。
江玄了解顾云天。
“一个旁观者,最怕的是什么”
当江朝欢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都愣住了。
旁观者,会怕什么
他肆无忌惮玩弄人心、拨动局势,甚至一次次放任危险滋生、膨胀,只为得到出乎意料的惊喜。
这样的人,他会怕什么
不。
恰恰是这样的人,有一个最怕的东西
“引火上身。”
江朝欢肃声说出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