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诗意禅心共竹闲 > 四十六桃花源诗赏析(第1页)

四十六桃花源诗赏析(第1页)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桃花源诗》陶渊明(晋)

16oo年前,诗人陶渊明不仅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还写下了一《桃花源诗》,此诗从另外一种角度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先简单介绍一下陶令,赏析《桃花源记》的时候没有介绍陶令,现在补上。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Jx省JJ市)人。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传世。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结合百度百科内容,说一下笔者心中的陶令。

陶令这个称呼,源于先生曾任彭泽县令,故称陶令。但这种称呼是后人之所为,并不一定能得到先生的认可。先生正是因为厌倦了出仕为官的生活,才弃职而去,归隐田园。所以,在笔者心中,陶令这个称呼另有其意,即“桃源令”。做了这样全新的解释后,先生对于“陶令”这一称呼应该就可以欣然应允了。

如果说,田园是先生此身之所归,那么,桃源即是先生此心之所归。田园生活是人们皆可以亲身感受的,而桃源生活却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先生身在田园,心在桃源,手握桃源之令,此令无须别人授予,亦无任何人可以夺去。若欲进入此桃源之境,须得反身内寻,以心契之。心心相契之时,桃源令即可显现于契者心中,从此即为“桃源明”、“桃源令”,陶令之“化身”成矣。

先生,名渊明,亦名潜,字元亮。可以说,这三个名字皆是从不同角度对“自性桃源”的命名。渊,深水为渊,人的心灵无比地深邃,故以渊喻之。渊,还有源的隐义,指向的是生命之源,心灵之源。明,即明白、智慧、光明。潜,即隐在水下的意思。就是说要深入到水面底下更深入的地方。元,即根元、本元、起始处。亮,即点亮、照亮、光亮、光明。渊明和元亮,意义基本相同,对于生命而言,皆是指“自性光明”“本性光明”“本元光明”“本源光明”。这种光明是深藏在我们生命深处的,是无相无相的,是越语言的,所以是“潜”。先生结合中国人特有的重农思想和田园生活特色,将这种潜藏在生命深处的本源光明,以“桃花源”的鲜活意象来比喻之、表达之、描摹之,既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又寄寓着古今圣贤的理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因此自《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诞生以来,“桃花源”这一意象就与陶令一起并生而同显,乃至浑然一体,再也无法分开,到今时即使已经过去了16oo年,但依然鲜美如初、芬芳如故。

先生去世之后,家人朋友以“靖节”为先生之谥号,遂称靖节先生。靖,安定之意。节,气节、节操之意。靖节,即是指先生一生坚守高尚的气节,不与俗同,令人景仰。

然笔者还是最喜欢陶令这个称呼,因为在笔者心里,先生永远都是桃花源的令主——完美贤德的君主。(君者,心也。)

周末读润之先生早年课堂笔记,有一语记忆深刻:“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陶令虽然不是红尘世间的一代帝王,却是桃花源里的百代令主。

下面就来品读这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嬴,同“赢”,代表争斗输赢之心,即欲望心、分别心、执着心。

天纪,即天道、正道、大道。

贤者,即追求大道的仁人志士。

整句话即可解释为:

总是陷入到欲望分别执着的妄心,争强好胜,纷争不已,扰乱了纯真的本心、仁心、道心。

追求自性光明之道的修行者要努力避免陷入妄心作乱的生命状态,从这样的世界和生活中出离。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黄绮之商山: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此二人与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一起并称“商山四皓”。皆因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暴行而隐居在商山。此四位隐士,年龄皆八十余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后世人称“商山四皓”。

伊人亦云逝:生活在桃花源里的人,亦从红尘中隐遁,如浮云般消逝。

整句话可解释为:

要学习商山隐士从红尘中出离,找到内在的自性桃源,让心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远离红尘中的纷扰,烦恼和痛苦就会如烟云般消散,了无踪迹,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往迹:陈旧的痕迹,可指代生命中各种贪嗔痴的习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