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汉魏风骨在初唐诗坛仍旧流行 > 第十三章 任霜(第2页)

第十三章 任霜(第2页)

“好妹妹,我用蔡张二人之作与你交换如何?”

“不行,”我笑得很是得意,“我偏要四哥也一尝这录书之辛!”

“哼,抄便抄!小文一篇,于我,反掌之间耳!”曹植一字一句地说着,成竹在胸,立刻动身去拿纸笔。

我好奇地在案旁搴裳坐下,执书掩笑,欲一览此人章草“风姿”。心中暗道:趁曹植年幼,这回定要借他并不成熟的书法好好嘲弄一番。

可等我低头再看时,却着实又吓了一跳——年仅十四岁的曹植,写起字来,竟比后世习练书法的成人还要强上许多,他笔极快,挥洒自如,一盏茶的功夫不到,辄抄录毕。

我瞠目结舌,汗颜戚戚。

“四哥从小……便开始习练书艺了吗?”

“那是自然,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可严了呢!不过不瞒你说,我那几位弟弟啊,可经常托我代笔,我都没答应,哈哈,他们也不想想,个人书艺之风不同,怎能瞒过父亲的眼睛呢?我可不想遭父亲的训斥……”

“……”

曹植抄完便兀自沉浸在阅览的天地中了,他读书读得极快,快到我几乎听不懂他在念什么。可又是片刻间的功夫,他竟能合书背诵,还故意背给我听。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曹植抄书背书的本事。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听到几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我心下一动。

曹植,你果然爱赋爱到了骨子里。

“怎样?怎样?我厉害吧!”

曹植像个考试拿满分的小孩儿一样,甩着草稿得意洋洋。

“是是是,你最厉害了,我还没开始背呢,就被你打击了。”我叹息着,将书卷随手掷到案上,转身郁闷不已。

曹植只瞟了一眼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笔记,便笑出了声。

“阿缨!你……你这都是从何处学来的怪符啊?”

“昔年黄巾军所用之符!”我逗他道,“别急着笑,这些,可比你们用反切注音好用多了。”

曹植哼声表示不信。

第二阶段,从元月二十到元月二十五;

我先在会意的基础上读三遍《诗经》,以形成初步语感。然后进入精读硬背阶段,将重点章句一举斩获。

重章叠句是《诗经》一大特性,为了便于记忆,我会将诗里变化的字挑拣出来,编成顺口溜,或长或短。

这五天,我每日卯时便起来洗漱,早早地来到中庭背诗。

“喂!这是我读书的位置。”

“大懒虫,谁叫你辰时才起呢?岂不闻‘先来者居之’乎?嗯?”

“你这是强词夺理。”

“我就是强词夺理,来府中那么久了,也没见着你何时让过我。”

“……”

曹植不再多言,只颇不服气地关上了房门。结果第二天,他也卯时起来,非要与我争夺石几。几番争执不下,只好作罢,我们俩各坐一头,各读诗书。

正是春日晨读好时光,阶除微凉,暖风微醺,夹着泥土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目之所及,尽是朦胧柔光幻影,昂便见,中庭桃枝,绿叶葱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曹植像后世打了鸡血的高三党,喜欢疾且响亮地诵读,可我喜欢悠悠然的氛围,安静默读,只好捂着耳朵忍耐。

偶而他也回自己房中默读,我那时,便故意更换背书方式,在中庭大声诵读,惹得他气呼呼地推开纱窗,喊道:

“崔缨!汝读书之声,比之白日响雷,真真有过之而不及!”

这一喊,几乎要将整院的人都惊动,我笑着笑着便慌了,赶紧上前堵住他的嘴,可曹植不想理会我,反身又去读书。

我笑嘻嘻地蹭上前,厚着脸皮搭讪道:“今日四哥所读何书呢?又是枚乘之赋吗?”

“就不告诉你。”

“哎,别那么小气嘛,你念一段试试,看我读过没。”

“呵,就凭你?这可是荆州王仲宣所作《登楼赋》!怎么样,听都没听过吧?”曹植晃着竹简,睥睨我道。

“王仲宣?”我敏锐地抬头,“前司空王畅之孙王粲?”

“呀嗬,你竟识得此人?”曹植挑眉怪道。

“岂止识得!”我眉开眼笑,来了兴致,“王粲的诗赋啊,那可是今世一流啊,王粲此人,更是沧海遗珠,四哥,他若能北归来投靠司空,你当得一文学良友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