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一颗心陡地摇摇晃晃,像飘在水上,惝恍不定。在“他还记得”和“他早已忘了”间反覆摇摆着。
然而池镜到底没说旁的,只阖上贴放到一边对络娴笑道:“二嫂的娘家原就是我们家的世交,凤大哥又是我的好友
,如今还成了亲戚,怎敢不去?自然是去的。”
隔定须臾,见两女还在跟前站着,他歪着脸笑,“怎么,就不替我找书了?”
络娴会悟过来,“噢,瞧我!就给忘了。”
便拉着玉漏走进西暖阁去,罩屏上挂着淡淡的青罗帘子,池镜稍歪着眼望进去,目光在玉漏背上打量着。
他记得这个女人,上回见她,还是八月末的事,在朋友治的席面上。
他那朋友姓唐,人称唐二爷,那时候她还是唐二爷的侍妾。唐二爷得意至极,不顾规矩体面,特地拉她到席上显摆给他看。
池镜当时只粗瞟了一眼,极敷衍地笑了笑。但到底落下了几分印象。因为那时玉漏非但没有任何生气的表示,还低眉顺眼地替唐二爷筛酒。
何故一转眼,她又成了凤家的人?
他不清楚内因,也懒得过问。对于没有自尊和性格的女人他一向不喜欢,她们永远像绢子上绣的花,娇艳是娇艳,颜色也是好颜色,却是死的。
但他再不喜欢一个人也不会有难听的话来说,顶多不去理他。这是他们池家尊贵冷漠的教养。
可玉漏能感觉到他的视线,是一把刺拉拉的笤帚扫在她背上,漫不经心地扫着尘土似的。和第一次相逢一样。
她莫名相信他是记得。
终于在这间窗明几净富丽堂皇的屋子里,她和他又见了面。但她并没有觉出和上回初见有什么分别。隔着漫漫摇曳的帘罗和精美的雕花,与隔着当初那一桌残羹冷炙是一样的,她仍旧不体面。尽管她特地换上了最光鲜的衣裳来到池家,他也依然将她视为尘土。
唯一的不同,这次他看来看去,在她单薄的背上看了好几回。
她早习惯了这班阔气公子鄙薄的目光,也习惯了忍辱负重。她不是没自尊,是她爹讲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给他看,不信看不进他眼里去!
她故意在那满面书架底下捱延着,抽出这本来说“不是”,又去抽那本。寻摸半晌才找到那本《梦溪笔记》,交给络娴,“就是这本。”
络娴只模糊认得个“笔”字,有些发酸地微笑,“你认得这些字,一定是认真读过书了?”
“我爹是人家府上的书启相公,家中没有弟兄,他闲着没事,只好教我们姊妹识字读书。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认得那么些字做什么,女孩家又不去做官做文章。”
玉漏自己说来也很惭愧,她爹好好的读书人,再不济也不是养活不起,非要把家里的女儿都打点成个奉承巴结的礼物,四处送人。
络娴见她面露难堪之色,权当她是真心说这话,便得到安慰,一手拉着她出去,一手把书递给池镜,“小叔,你瞧是这本不是?”
池镜起身点头,“是这本,有劳二嫂。”
“小叔总算想起来要认真读书了?你不知道老太太为这事生了多大的气,前些时见天和我们抱怨,说你在京学坏了,从前分明是好好的一个人,要不是因为打架打伤了,没去考试,今年放榜,保不齐头名状元就是你。”
络娴趁势打趣,以便和他亲近些。她是新进门的媳妇,正乐此不疲地要同池家上上下下处好关系。
而池镜在家不算难相与的人,况他们两家世交,自幼就相识。可凭你和他如何亲近,总走不进他心里去。他和人即便是说说笑笑,也带着距离。但总是说些俏皮话,常逗得女人们面红耳赤。
池镜半真半假地歪着手里的书玩笑,“谁说我借书就一定是去看呢?没准是拿去撕了生火。”
引得玉漏憋不住笑了声,没敢抬头,仍是低着眉眼。当着络娴在这里,她不能明目张胆看他。甚至她应该避开的,这已是过分失礼了。
好在络娴是个简单的女人,年纪又轻,不大计较那些琐碎的规矩。或者她根本想不到旁的上头去。
她自己也笑,“小叔又说这些没头脑的话。你再怎么着,也不至于不学无术。你二哥说你学问厉害着呢。”
“二哥那是客套话,二嫂也当真?怪道是新婚燕尔,丈夫说什么你都信,仔细别给他骗了。”
“丈夫的话都不信,还去信谁的?等你日后娶进来一房奶奶就晓得了。”
“听二嫂这意思,仿佛是要替我主张婚事啰?”
池镜的目光尽管放在络娴脸上,余光却在瞥着玉漏。她仍在那里低着脸,仿佛觉得不该和一个男人私下觌见,但偏偏又不走开,只把头一低再低,低得恨不能拿脑袋立时在地上打个洞的样子。
也许她根本是局促得没法行动,小家子气的姑娘大多如此,甚至比不上他池家的丫头,见着个陌生男人就拘谨得厉害,手脚都不听使唤。
他不由得哼一声,极轻的鼻息,伴着他嘴角噙的笑,很容易使人糊涂,分不清那到底是轻蔑还是一种调情。
玉漏心慌得厉害,把脸偏向隔扇门外。日影西昃,把院门外头的桂花树的影拽到对面廊下。一地暖金色的太阳,一地暖金色的桂花点子,风却是冷的。
叔嫂两个还在笑谈,络娴扬着声线叹,“你的婚事哪里轮得到我张罗?上有老太太,下有老爷太太。我不过是提点提点你,好叫你收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