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来一回测试了两趟,确认安全以后,他才开始允许三艘齐。并从会游泳的那些人里选出了六个游的最好的,始终呆在木筏上,往来摆渡其它的人。以便在出现人员落水甚至木筏解体等危险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迹天涯此行,还特意带上了以小黑为的,由七只狼组成的狼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战斗。其中有两条狼,在历经三代的培育后,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初代狗了。
生来会游泳的它们,自然不用安排木筏摆渡。
无论对方是人还是猛兽。因为有这群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狼的配合,所以有过弑虎经验的迹天涯乐观的以为,他们在这个时代已经找不到任何对手了。
华历元年,清明时节。
按照迹天涯带队出,开垦新平原前,与他的管理团队商定好的计划。京城留守人员总负责人,教育部部长兼复兴大学校长,有数。主持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祭祀。
祭祀对象,是华历元年,大寒节气里离世的阿婆。
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寿终正寝的老人。在有人悉心侍奉下,瞑目于家里的床上,并不像那个时代里的大多数老人一样,被遗弃于荒野,甚至被果腹于同伴。
祭祀的流程,安排的非常简单:
先是众人围于阿婆的坟茔旁。或默然伫立,或于心中静诉衷肠。
然后是依次献上自己采摘的鲜花、瓜果。
最后是解散,继续过活人的生活。
当然,这是保证祭祀的过程一切顺利的前提下的流程。
因阿婆是新亡人,所以在这次初祭上,难免有人痛哭流涕。
比如三斧,石肤这种骨血至亲;比如屯屯、蒙蒙这些吃着阿婆的烧烤长大的孩子们;不只是人,还有像壮士这些总是会被阿婆特殊照顾的狼群,也在一旁呜咽。
但还有一位,虽然与阿婆没什么血缘上的关系,但她要比上面的所有人还要难过万分。
这个人就是阿妈。
对于阿妈来说,阿婆不仅仅是那个将自己一手展起来的部落托付于自己的前辈。更是一个在阿妈做出了一项关乎族群命运的决定时,在这个决定连阿妈自己的亲生女儿都跳出来反对时,那个依然带着她的追随者,坚定地选择站在阿妈一方的心灵依托。
阿妈心里明白,阿婆才是维系这个部落稳定和谐的纽带。
自从阿婆病重以后,阿妈曾数次跟迹天涯表达过自己的担忧。她怕没有了阿婆的部落,以后会走向分裂。
为了让这个纽带永恒的存在,迹天涯决定把祭祀,当成维系整个族群始终如一的手段。
有,且只有出现一个,可以让集体共同祭拜的目标之后,这个集体的成员,才会对这个集体产生归属感,成员之间也会因此而产生对彼此的认同感
比如,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黄帝这样的存在,作为我们共同的人文之祖。只要是华夏文明的圈子,本质上才会有一个,对此之间文化上的认同。
那是血脉上的认同,刻在基因里的意识。只要是炎黄子孙,哪怕相隔万里,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相聚的欲望。
这就是祭祀的作用和意义。
1937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就曾携手公祭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毛主席还亲自撰写了《祭黄帝陵文》。为的就是唤醒国人骨子里的记忆,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如今毛主席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已刻写成碑文,耸立在黄帝陵所在的轩辕庙内西侧。仍在起着不断唤醒游子回家之情的作用。
这不但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同时也是我们全民族正花大力气迫切需要找回的,对同一个祖先的信仰。
想要提升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只有让我们共同的祖先再度被根植于我们的意识。才会最大限度的避免同胞相害!
坦白来讲,我们华夏民族拥有的耕地并不多,但为何能够养育出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呢?就是因为我们对共同祖先的认可,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团结互助的行为!同出一祖,同为一家,同属一国!
这就是家国情怀。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将我们弄丢的,最宝贵的东西,找回来,留给我们的孩子们的,是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
血脉的力量,高于一切。
在这人类史上第一次祭祀活动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阿婆的功绩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的。难免会有人对这种大家聚在一起为一个已死之人哀悼的事情,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
于是原计划一场简单的祭祀活动,因为有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刍狗”的出现,终于变得庄重肃穆起来。
站了太久有些饿了的刍狗,忍不住出口抱怨道:“我们是在这里神经吗?”
说完这句话后,有几个心里有同样想法的人,对这位刍狗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是对他的不敬之言回以一个厌恶的眼神。
不知是受到那些赞许目光的鼓舞,还是受到厌恶眼神的刺激。刍狗突然提高了声音说道:
“能不能吃饭了?一个埋死人的大土堆而已,为什么要这么多人一起围着看那么久?是闲到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了吗?”
(本章完)
(《周易·师卦》: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