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避而不見,這不是個辦法。
太子尚未斷氣,可後頭的事都要有所準備,若無事當然是好,若有事,提早有所準備,也不至於臨場忙亂。
康熙頭昏腦漲的,還要處理太子的喪事準備,他強忍悲痛,事事都要如意,都要高規格。
為這個還要和大臣扯皮。
八旗勛舊趁著這個機會瘋狂反撲。
這個人進言,說太子表疏是違制,太子不能夠這樣。
那個人說,皇孫弘晳尚未有子嗣,不能選定為皇太孫。
又有人道,皇上還有好些個皇子阿哥,縱然太子病逝,也不應當在皇孫中擇後。而是應該在幾個成年的皇子阿哥中選定一位為皇太子。大家共同推舉,這樣更顯朝廷公正。
七嘴八舌,各有各的說法,卻沒有人一個人問一聲太子如何了。也沒有人體會顧及康熙將要的喪子之痛,都在告訴他不可,不能,不許。
為什麼不可、不能、不許?
康熙當初做了那麼多的決策,他們總是這樣,不可不能不允許。
立太子如是,撤藩如是,收復taian如是,樁樁件件,他做錯了嗎?
康熙幾乎可以想像,如果太子真的出事了,這些人將來會如何的逼迫他,要他按照他們的意思行事。
太子還沒死,他還活得好好的,他們就已經在暗中想要推舉聯名舉薦的皇太子了。
他們以為,這還是四大貝勒共政的時候嗎?
他親立的皇太子,是他們想廢就可以廢的?
如今西北將要有戰事,這會兒不是撤藩的時候了,西北之事不會影響整個大清的政局,但朝廷動盪,絕非好事。
趁著這個機會,怕是去西北的直親王也要動心思了。
若是太子沒了,又不曾有的承繼人,那麼接下來,他們只怕會真的要逼迫他選立他們看中的人了。
那這麼些年,他費盡心思的抑制旗權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那將來想要改置八旗,又從何談起呢?
他不決斷,太子必死無疑。他若是滿足了太子心愿,或者太子尚有一線生機。
罷了。當初這些人傷弘晳甚深,若他再不處置,只怕將來將這些人慣的都要劍指帝王了。
「夠了!」
康熙抽出御案旁的天子佩劍,將寫有太子喪事預備的奏章砍了個稀爛,對著明顯被震住了的群臣說,「朕已決意,立皇長孫弘晳為皇太孫!」
無視眾人呼喊不可,康熙讓梁九功去傳旨,他則大步往毓慶宮去了,他要親自將此事告知太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