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王承恩已经服软,冷哼一声,又驱马前行。
王承恩看着朱元璋的背影,惊恐、疑惑、愤怒等神情一闪而逝。
随后他又翻身上马,急追朱元璋而去。
约莫一刻钟后,朱元璋来到了永定门附近。
因正阳门的事情,朱元璋并未直接去永定门的指挥所,而是带着王承恩几人找了一个相对偏僻的登城踏步,准备先上城去了解情况。
就在他们距离那登城踏步几米远时,见到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军正情绪激动地与两个宦官在争吵。
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那将军想要上城参与防守,但两个宦官却以他没有王德化签的守城手令为由,不许他上城。
那将军几番解释,甚至拿出了兵部的手令,那两个宦官只是不许,最后那将军只得一脸愤怒地离去。
朱元璋见状,不禁又眉头紧皱。
要知那人既能拿出兵部的手令,自不会是奸细。
而小小的两个宦官不仅不让他登城,还不认兵部的手令,这事情就有些不对了。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试着让一个亲卫手持腰牌带他上城,果然遭到了宦官的拒绝。
后来还是利用王承恩太监的身份,外加给了那两个宦官两个金元宝,他们才得以顺利走上登城踏步。
朱元璋走上登城踏步时,脸色已变得十分难看。
但当他上到城楼后,脸色瞬间铁青,身体也因气愤而微微颤抖。
因为在一段五、六十米的城墙上,只有两、三个神情疲惫的兵士站在垛口处,眺望着远方。
另有七、八人围在一门十分笨重、陈旧的大炮四周窃窃私语,不知在讨论些什么。
剩余的几十人竟将弓箭、盔甲等丢掷一旁,或坐或卧在地上,对眼前的一切漠不关心。
那谈论的几人见到朱元璋一行后,停止了谈论,有些诧异地看向他们。
不过他们的目光并未在朱元璋身上停留,反而是不停打量着王承恩,眼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怨恨。
当他们见王承恩并未开口后,又收回目光,自顾自的谈笑起来。
朱元璋见状,不由地摸向腰间的宝剑,不过最后他并没有拔出来。
因为他看到不管是闲谈,还是卧地的兵士,都是盔甲破旧、面黄肌瘦。
而在这些士兵不远处,有一大滩水渍,水渍中散落着一些破碗碎片和数得清的几粒小米。
见此情形,他知道这并非是士兵的错,还是拖欠军饷太严重的缘故。
尽管他早已猜到,因军中拖欠军饷,兵士的斗志不会太高,却没想到会差到这样的地步。
心中暗叹一口气后,他又缓步上前,朝城外望去。
王承恩见状,本要提醒朱元璋不要太靠近城头,不过他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开口。
朱元璋走到垛口处,眺望着城外的情况。
只见城下的护城河虽仍波光粼粼,但是水已见底,基本失去了护城的作用。
在护城河的前方数十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几乎没有任何村落和树木,这明显是坚壁清野的结果。
而在这片平地中,在距离护城河四、五里地的地方,散落着十几个军营。
其间炊烟袅袅,战马嘶鸣,隐约传来士兵操练的声音。
朱元璋见状,心中一阵感慨。
突然他眯起了双眼,盯着空中那几缕炊烟。
随后他又现这十几个军营竟竖着四、五种颜色的军旗,显然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
看到这些旗帜后,朱元璋又想起之前见到那些商铺挂的彩旗,心中默默盘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