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城门外再次煮起了大锅粥。
顾家四人准时苏醒,拿起木碗前往施粥点排起队来。
昨天官府的人已经下了通告,这施粥最多还会维持三五天的时间。
时间一到,施粥点立刻撤离,城外临时搭建的窝棚也要全部都拆掉。
到时候,他们这些灾民就不能再住在城外了。
要么揣着官府的救济金返回家乡重新盖房子,种地,要么进城自己找地方住,找活干。
总之,官府已然仁至义尽,若是再死赖着不走,那就不怪官府武力驱赶他们了。
顾家四人算是灾民中起的比较早的,排队领粥的队伍并不长,所以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来到煮粥的大锅面前,顾大山谦卑的笑着,然后递出了自己的木碗。
木碗很大,但施粥的妇人还是只给他舀了一勺。
顾大山也没有争论,迅让开位置,让排在第二位的顾母领粥。
顾母领完,然后是幺妹顾莺莺,最后才轮到顾阳。
将两个女眷夹在中间,这样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领过粥,四人一起回到窝棚,顾阳蹲坐在窝棚外面,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将木碗放在嘴边吸溜。
粥很稀,还有一股子霉味,但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能吃饱就行。
顾阳就这样慢慢的喝粥,一会儿喝下去一半,顾母如同前几天一样,又给他送过来半碗稀粥。
这是顾母和顾莺莺母女两人余出来的,她们两个分食一碗粥,剩下的一碗顾阳和顾大山一人一半。
母女俩必然是吃不饱的,不过习俗就是如此,一开始顾阳是抗拒的,但没办法,只能接受。
现在的他只能将这一抹感动压在心底,却是无力改变什么。
喝完了粥,若是往常的时候,顾阳应该会和前面半个月时间一样,找個没人的地方继续锻炼身体。
但今天他却没有起身,而是继续蹲在门口。
少顷,顾大山钻出窝棚,叫上顾阳一起向城门口走去,顾母则是留在窝棚里照顾顾莺莺。
很快,两人来到城门口。
顾大山说明了两人身份后,城门守卫连进城费都没收,就直接将他们放了进去。
……
这是顾阳第一次进城。
一路走,一路看,顾阳只觉得哪哪都稀奇。
小贩挑着担子叫卖,沿路还有百姓摆摊。
客栈,酒楼的门口小厮在拉客,胭脂水粉铺子前面聚满了穿着长裙的女眷。
“城里和城外完全就是两个世界。”顾阳心中暗道:“老爹的决定果然没错,有机会留在城里,定然不能错过。”
虽然,大城居而不易。
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走走停停,两人终于来到府衙民事处的堂屋。
顾大山脸上再次浮现起谦卑的笑容,指着顾阳对办事的小吏说道:“官爷,这就是我家二郎,顾阳,今年刚刚十五岁。”
“嗯。”小吏看了一眼顾阳,从一旁书架中抽出一张黄纸,写下一连串的文字,然后拿起右手边的印章盖了印,递给顾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