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月例,年底的赏赐,白芍都会托人送回家里。
去年,东山书院正式落成,开始面向整个沂州招收学生。
东山书院的束脩,分作两档:
一,每年一百贯,堪称天价,针对的就是沂州的权贵、豪族。
二,免除学费、杂费等等所有费用,但需要考试。
只要顺利通过考试,不拘出身,不看门第,就可以入学。
入学后,若是学得好,还能赚到奖学金。
且,东山书院的学科非常多,不止局限于明经、一史、三史等科举指定科目,还有诸如术学、医学、格物学等等杂学。
在杂学上,有所特长,能够通过对应考试的学生,亦能免费入学。
东山书院作为一座新建的书院,没有名气,也没有底蕴,更没有什么杰出“校友”。
但,东山书院有好的先生啊。
那些先生,可是安国公楼谨专门从京城、从南境请来的大儒、名士!
不说在小小的沂州了,就是在整个齐地,都很难请到。
东山书院却有不止一位。
足足十几位啊。
只要进入到东山书院,就能跟着这些先生读书。
若是有天分,运气好,兴许还能成为某位先生的弟子。
学生和弟子可不一样。
前者只能得到听课的资格,而后者却能得到先生的全部真传,以及先生的名望与人脉。
要知道,大虞朝虽然推行了科举选仕的制度,但科举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规制。
大虞朝主流的选官制度,还是靠着举荐,或是征召。
不管是自下而上的举荐,还是自上而下征召,被选中的人,都要有“名气”。
世家子弟,自不必说,自有自家人(姻亲故旧)的帮忙举荐,或是背后家族帮忙扬名、造势。
寒门子弟亦能靠着大把的金钱,买的些许助力,谋求一个进入官场的入场券。
唯有真正的平民子弟,想要实现阶级跨越,必须有“贵人”提携。
而拜个好先生,靠着先生这位贵人帮助,才能走上捷径。
东山书院就是给无数没有门路的子弟,提供了一个进阶的天梯。
虽然看似渺茫,几率也不大,但,至少有希望。
所以,不管是家财万贯的豪族、寒门,还是家徒四壁的贫民,听闻了东山书院的种种之后,便都蜂拥跑去报名。
白芍惦记家人,第一时间给家里写了信,她的堂兄、堂弟、亲哥、亲弟们全都跑来参加考试。
可惜,东山书院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读书不成,杂项亦不精通,就只能被淘汰。
白芍家里来了七个男丁,只考上了两个。
一个是白芍的堂兄,平日里看着不起眼,读书也不太出色,却非常擅长动手,东山书院拿出来的孔明锁、魔方等,他琢磨了一会儿,就能咔咔咔的玩得飞起。
还有一个是白芍的亲弟弟,才五岁的豆丁,对药材却有着极大的天赋。
一点儿药理都不通,却能分辨出好几种草药。
都不是正经的读书苗子,却也都靠着“歪才”进入到了东山书院。
白芍一家多少有些失落,可失落之余,亦是欢欣鼓舞——
不管怎么说,自家的儿郎成了东山书院的学生,跟贵人成了同窗。
虽不知未来是否有前途,但一定比待在沂河边,打鱼、扛大包有出息!
白芍的兄弟们顺利入读东山书院,白芍对王姮这个东山书院的主人,愈发的感激、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