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寒门才子 > 第038章 方程解题(第2页)

第038章 方程解题(第2页)

至于这位汉王,据传还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先皇的次子,因能征善战勇冠三军,曾被人视为储君的第一人选。尤其是,他曾数次救圣驾于危难之间,功劳巨大。

在本朝,藩王是有封地的,美其名曰代天子守藩篱,这听起来是很有面子的,但实际上却限制极多。

藩王虽然身份尊贵,却没有一点自由,依据本朝的律法,若无天子的圣旨,他们是不能离开封地的,否则就会以谋反论处。

最早时,先帝曾汉王的封地赐在了云南,但他嫌弃云南偏僻,迟迟不肯就藩。后来,先皇念及他的功勋,又把封地改赐在了山东,府邸就建在了乐安。

汉王功高,谁人敢去捋其虎须?如今他公开庇护拜帝教,朝廷还能怎么办?

齐誉感慨着,但这种大事也不是他一个小童生所能操心的,听听也就罢了。

而后就和戚景返回了寓馆。

考试为主,不能分心。

今天晚上,齐誉选择了早睡,因为明天就是院试的第二场——附试的开考时间。

能不能成为秀才,就在此一举了。

次日,天方破晓,考生们便爬下床来,该洗漱的洗漱,该吃饭的吃饭。反正也睡不着,不如早起一会儿清醒一下头脑。

出!

考场外已经聚集了七八百名考生,他们个个面色凛然,有的甚至还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概。

然而,在这些人中,过关的最多也只有三成,这还是按照高比例来估算的。

据说,后面的乡试、会试、更加残酷。

附试开考了!

卷,阅卷,然后审题。

才大致看了一眼,齐誉就禁不住乐了,这道时文的题目出得,有点……呵呵!

题目是:《孔子见两小儿日多乎》。

咳咳……

不要想歪了,这可是一篇很正经的道德文章。

先解题,单就题目本身来说就是一道截搭题,这个典故出自于《两小儿辩日》。这题目取只文章的和尾,中间故意空去一大部分,让你进行脑补。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把该文章背得烂熟,还要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只会啃字眼,那就直接掉坑里了。

《两小儿辩日》的寓意就是学无止境,你想,就连两个小孩的辩论都难到了孔子,那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同时,还高度赞扬了孔圣人他敢于承认自己不足,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分析透彻了之后,再用这个中心思想来作一篇时文,这种题目属于是坑中带坑,可千万不要被题目的文字给带偏了。

再看下一题。

哈哈……

作为前世的理科男,齐誉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题目是这样的:蝗灾至,永川府境内小善人和大乡绅共捐纹银两千一百两,已知,小善人比大乡绅多五人,而大乡绅比小善人平均每人多捐十两。问,大乡绅与小善人的捐赠的均数为几何?

重点:均数俩字。

这道题属于是算学中的‘盈不足’的范畴,可是,这些专于四书五经的童生们,能有几人是精于计算的?而且,这还不是一般难度的算术题。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数,就是特指算学,虽说倡导考子们博学广义,但经典文章都压弯了腰,谁还有精力去学这些?

可想而知,此时考生们的心目中,一定有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这他娘是谁出的题?

而齐誉却是一脸笑意,这很难吗?

一个二元两次方程不就搞定了吗?

暗喜归暗喜,答卷还需仔细认真。

时间紧迫啊!

先打好草稿,然后校稿,再仔细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誊抄笔录,抄完了之后还要再次检查。

这种带坑的时文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束股方面(即:收尾。)。这就要求学子们不仅文笔跟得上,还要有整体布局上的大局观。每一行的字数都是也限制的,写了就是束股失败,也就是俗称的越幅。

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比如说后世的文学大儒蒲松龄,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的科举中就犯下了这个错误。刚拿到考题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容易了,正是自己最为擅长的方面。于是他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长篇。结果回头一看,卧槽!收尾收不住了!

就这样,他错过了一次最佳的登科机会。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