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一看了眼她,从原身的记忆里找到此人的信息。
这就是给了原身俩孩子衣服穿的王婶,人挺热心,就住在赵家对面,也就是那个池塘的主人家。
王婶出得早,还不知道赵小小在她家池塘落水的事。
凌一点头:“嗯,送小小上学。”
王婶一愣,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赵家两个孩子,老大赵小小,老幺赵轩耀,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对赵小小,赵家人是觉得她被人贩子拐了都不可惜,从小学一年级起,走山路几个小时去上学,根本不在乎。小儿子赵轩耀则能坐上村里唯一一辆出山的三轮车,多贪睡一会儿再去上学。
王婶奇怪地看着凌一,她怎么觉着,今天耀儿他娘有点怪啊?
更怪的还在后面,凌一找王婶打听了镇上有哪些地方缺人能找工作,她想在镇上找份工作,顺便打听到镇上的车站。
镇上唯一的车站每天只有两班车,早上七点和下午三点。这两班车不通往别的地方,就直通茶水镇所属的连安县,车票不便宜,要五块钱。
凌一全身上下掏不出一块钱,看了看比脸干净的兜,凌一打算先去镇上找份工作。
赵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两个,原身老公赵家伟在外打工的工资,地里的菜。赵家地里的菜一方面要供自己家吃,一方面多的可以拿到镇上来卖。赵家伟在外打工,一个月有差不多一千五,寄回来五百块,家里五口人就用这五百块,还能省下一点钱。
只不过,赵家伟寄回来的工资都在他爸赵老头手里,平时不管是赵大娘还是原身,要用钱都得去找赵老头要,要多了肯定会被说。
茶水镇多得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大部分出外打工,此时正是d国沿海地区经济高展的时代,不管有没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想往外闯,其中也包括了原身的老公,女主的爸爸赵家伟。
赵家伟自打结婚后,就少有在家待着,一年到头就在外面打工,每个月也只寄个五百块回来,碰到他没工作的时候,五百块都没有。
不过这也方便了凌一,赵家伟只有过年才回来,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凌一还能做很多事。
在镇上各种店铺逛了一圈,基本都不怎么缺人,因为大多数店铺都是自家生意,让自家人帮忙能省很多钱。
最终,凌一无功而返,但打听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她要真想找工作,可以去县里,县里有些餐馆需要服务员,不要求文凭工作经验,最适合凌一这种没什么文化水平的人。
凌一可不是什么没有文化水平的人,她根本就不算人。原身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初中没读完就留在家里种地干活,十六岁嫁给了赵家伟。
可凌一现在连车票钱都凑不够,要想去县里打工可不容易,于是,凌一在镇上逛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王婶特别热心,看出凌一想找工作,她牵着孩子找到凌一,给她提了个建议。
赵家有台非常老旧的缝纫机,她要是想挣点钱填补家用,干脆在村里专门给人缝衣服做衣服。
原身是会缝纫的,也会点裁缝的本事,跟她妈妈学的,不说技术有多好,但至少能比普通人的技术好,缝出来线头什么的基本看不到,而且还美观。
凌一翻看原身的记忆,能够学习原身会的技能,这倒是个办法。
决定回去当裁缝,凌一就不急了,她拒绝了王婶一起回村的邀约,走向镇中心小学。
镇中心小学放学早,四点左右就放了,也是怕这些学生回村太晚,路上不安全。
人动手敲的铃声在学校里响起,学生们陆陆续续从教室里跑出来。
凌一站在操场旁,透过教室的前门看向里面。
夏风老师站在讲台上,叹了口气,放下粉笔。这群孩子,早就坐不住了,还没等下课,就有不少人屁股在板凳上扭来扭去,把书拿得东倒西歪,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她们想放学一样。
这些从大山里艰难走出来上学的孩子,并不一定都热爱学习,她们不懂上学有什么用,但她们知道上学有免费的午餐,比家里的还好吃,而且上学一整天都不在家,可以不用做农活,上课可以呆可以讲小话,她们也乐意上学。
新来的老师太温柔,根本压不住这群皮惯了的学生。夏风看着她们,无奈摇头,目光落在教室里最安静也最乖巧听讲的赵小小身上,整个小学五六年级五十人里,她只在赵小小眼睛里看见了求知的欲望。
这些小孩正要冲出教室门,结果门口突然出现一个笔直的身影,凌一面无表情站在教室门口,目光扫视过在场的每一个孩子,眼神毫无波澜,让这些孩子有点怵,刚跨出去的腿又收回来了。
凌一开口的声音也很冷硬:“老师,我来接孩子。”
夏风不懂教室为什么突然安静了,这位赵小小同学的家长气场实在是太强了,竟然能镇住这一屋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