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欧阳修讲解 > 第一节 旧五代史的编纂(第1页)

第一节 旧五代史的编纂(第1页)

第一节《旧五代史》的编纂

一、《旧五代史》的编纂过程、优点及缺陷(一)编纂过程

赵宋建国后,很重视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鉴于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武人擅权的乱况,所以,十分注意总结此段历史的教训。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二十五日,诏令参知政事薛居正主持编纂《梁唐晋汉周书》(也即后来改称的《旧五代史》)后世为了和欧阳修独自编纂的《五代史记》相区分,才有了《旧五代史》(也称薛史)和《新五代史》(又称欧史)的称呼。为了行文方便,本书中大多场合采用《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但是,真正参与编纂的史官是卢多逊等七人。当时赵宋建国刚刚十三年,南唐、北汉、吴越三个割据势力所控制的区域还未纳入大宋的版图,但是政治局势基本稳定,具备了为前代修史的前提。

五代从时间上而言,只经历了五十三年,是历史上典型的乱世,本质上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赵匡胤此时诏令修《梁唐晋汉周书》,可见作为五代后期历史亲历者的他,对五代乱世教训的重视。如何吸取历史的教训,使赵宋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的王朝,是统治集团特别是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兵变之后,时刻考虑且在制度设计上不断完善的问题。

开宝七年(974)闰十月,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旧五代史》修撰成书,目录两卷,正文一百五十卷。

包括薛居正在内参与编撰《旧五代史》的史官,大多都是五代时期特别是五代中后期历史的亲历者,对这段历史,有切身的感受。五代虽然是乱世,但也不是乱得没有一点章法,五代时期的史官制度仍然在正常运转,档案和文献保存比较完备,历朝实录的纂修也没有停止,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奇迹。(二)优点

由于上述两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旧五代史》的编纂质量还算不错,主要有如下优点:

1。材料真实,可信度较高。司马光在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判,历史事实过程大多采用《旧五代史》的记载,评价则采用《新五代史》的观点(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历代一》,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司马光这样做的原因自然很清楚,不必赘述。

2。记载全面。虽然书名为《五代史》,但就地域范围而言,该书的记载也以五个中原王朝的历史为中心,但是,契丹国(辽国)、吐蕃、回鹘、于阗等我国北方、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以及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占城(今越南境内)等周边政权的历史,也都有记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大事,记载完备。

3。叙述客观。《旧五代史》虽然也有不少粉饰的记录,但是,整体而言,多数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载,持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4。证据充分。一部正史,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应该尽可能地引用一些原始的诏令、实录等。《旧五代史》的《周书·世宗本纪》部分,完整记录了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颁布的有关毁掉佛寺的诏令,长达八百多字,《新五代史》只用了二十一个字,“甲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宋)欧阳修撰,徐无党注:《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二·世宗》,中华书局,2015年版。,二者对比,即使欧阳修同时代的人想了解周世宗毁佛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果不去查阅《旧五代史》及其他书籍中的记载,也会一头雾水。(三)缺陷

1。神化色彩。《旧五代史》一书中,延续了此前许多史书中对重要人物的出生神化的传统。即使像朱温这样的人物,记载其出生时刻的天象也充满了神化色彩。今人听起来荒诞不经的话语,编纂《旧五代史》的史家都能恭恭敬敬地记入史书。《旧五代史》一书中,延续了此前许多史书中对帝王将相的出生进行神化的传统。比如朱温这样的人物,记载其出生时刻的天象也充满了神化色彩。“(朱温)生于砀山县(今安徽省砀山县)午沟里。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乡邻望见后,皆惊奔而来,曰:‘朱家火发矣!’及至,则庐舍俨然,邻居告诉众人朱家刚刚生了第三个男孩,大家都感到很惊奇。朱温兄弟三人,都还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刘氏带着三个孩子到萧县(今安徽省萧县)人刘崇家做佣人。……刘崇因为朱温懒惰,常常用棍子打他。只有刘崇的母亲可怜他,在朱温成年的那天,还亲自为他举办简单的成年礼,并且告诫家人说:‘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家人问其故,答曰:‘我尝见其熟寐之时,化为一赤蛇。’”(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一,《太祖本纪第一》。火、赤气、赤蛇都是《旧五代史》及以前史书中记载帝王诞生前后异常天象时常用的、老套的符号。

再看后唐庄宗李存勖出生前的记载。生母曹皇后“尝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载诞之辰,紫气出于窗户”(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二十七,《唐书三·庄宗本纪第一》。。后唐明宗李嗣源,母亲怀孕时,一次,未能按时吃饭,突然听到腹中小儿说道:“大家至矣,速宜进食。”(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二十七,《唐书十·明宗本纪第一》。母亲听后,赶紧起来,亲自做饭吃。今人听起来荒诞不经的话语,编纂《旧五代史》的史家都能恭恭敬敬地记入史书。

2。本纪部分内容过于繁杂

关于本纪部分内容方面的评判,以北宋哲宗时期的进士王闢之的批评最有代表性:“五代十四帝,只五十三年,本纪达六十卷,太过繁杂。叙事集中于本纪,列传基本上只写人物的履历。前后无序,美恶失实,殊无足取”(宋)王之撰,吕友仁点校:《渑水燕谈录·卷六·文儒》,中华书局1981年版。,评价基本上是全盘否定。当然,这种全盘否定的做法,也不客观。

对比《旧唐书》本纪,更可以看出《旧五代史》本纪部分内容的繁杂,唐朝共二十个皇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本纪有二十卷。欧阳修编纂的《新五代史》,本纪部分只有十二卷。

今天所看到的《旧五代史》,是清朝人整理过的,而《旧五代史》的本来面目到底如何,目前还无法知道。

3。《旧五代史》坎坷的命运

欧阳修《新五代史》修成后,在后世远较《旧五代史》的影响大,《旧五代史》的命运,可谓凄惨之至。北宋仁宗在位时期,大规模校刻从《史记》到《新唐书》的十六本史书,唯独没有校刻《旧五代史》,其主要原因估计还是由于《旧五代史》的意识形态价值远不如《新五代史》,再加上欧阳修的社会影响及《新五代史》的可读性远胜《旧五代史》;熙宁五年(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去世后不久,宋神宗诏令国子监刊印、发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从此,新、旧五代史并行于世;南宋时,《旧五代史》的传播范围及影响已经很小;金朝章宗泰和七年(1207)十一月,诏令新颁布的关于学校教育的学令中,删除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只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致到元、明二朝,文人学士在其文章或著作中,已经很少有人引用该书中记载的内容,传本也就日渐稀少。

《旧五代史》原本元、明以后非常少见,但并非完全销声匿迹,明朝永乐年间修《永乐大典》,其中收录了《旧五代史》部分内容。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编纂的《文渊阁书目》卷五“宇”字号记载第三橱尚有十部《旧五代史》。

明末清初的民间也有藏书家收藏《旧五代史》。明末福建连江陈氏世善堂、清初浙江余姚黄宗羲续钞堂都在其藏书目录中列有该书。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未能征集到《旧五代史》的原本,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关于《旧五代史》的内容,然后编纂成书,《旧五代史》才侥幸搭上了二十四史的末班车,成了二十四史中唯一的一部辑佚书。

必须强调的是,今天所看到的《旧五代史》,是清朝人整理过的,而《旧五代史》原初的面目到底如何,目前还无法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