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春秋五霸楚庄王的名字 > 第十八章 蹊田夺牛(第1页)

第十八章 蹊田夺牛(第1页)

第十八章蹊田夺牛

楚庄王将申无畏叫住,责之曰:“寡人灭了陈国,扩大了版图,连外国人都来祝贺,汝却无片言相贺,是何道理?”

唐狡苦笑了一下说道:“大王还记不记得那次绝缨大会?实话告诉大王,那个对许姬无礼之人,便是末将。”

好不容易将郑都打开一个大口子,楚军正要冲进去大杀一阵,突然听到城内哭声震天,楚庄王便动了恻隐之心,传命三军:“撤!”

夏姬见迎娶她的是一个糟老头儿,大失所望,先是号啕大哭,继之又寻死觅活。连尹襄老就守在她的身边,衣不解带,一直守了她三天三夜,后经众人相劝,她慢慢地想开了:楚大王只答应把你夏姬带到楚国,并未说要纳你夏姬为妃为嫔呀!况且,你夏姬有言在先,只要楚大王杀了孔宁和仪行父,你便愿意为他做牛做马。如今,楚大王不仅没有让你夏姬做牛做马,还让你夏姬做了连尹襄老的夫人,这已经够抬举你了,你还哭什么哭?况且,你眼前的这个老头儿,虽说丑了一点,老了一点,但他毕竟是一个大楚的将军,身经百战,为大楚立下了赫赫战功。你夏姬的名声这么不好,他还敢娶你,还这么爱你,这么疼你!若是换作别的男人,早就不耐烦了,早就把你强暴了!唉,也许这就是命吧!

她慢慢地将眼泪擦干,慢慢地站起身来,跟着连尹襄老去了楚国。

就在夏姬离开陈国的前一天,楚庄王传旨一道,把陈国变成了大楚的一个属县——陈县,并任命公子反为县长。

有公子反坐镇陈县,楚庄王很是放心地带着陈国大夫及大夫以上的官员回到了楚国。楚国的百官和各县邑长,还有它的属国和盟国,闻听楚庄王灭陈归来,纷纷前来朝贺。只要有人朝贺,便要大摆宴席,热闹了一个多月,楚庄王还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大夫申无畏回来了。

他是从蔡国回来的。

就在楚庄王将要伐陈的时候,申无畏被派到了齐、鲁、蔡等国,负责向他们通报楚国伐陈的意图。没承想,申无畏到蔡国的第二天便病倒了。这一病便是两个多月,等他从蔡国归来时,楚庄王已经先他一个月回到了楚国。按照惯例,出使归来,必须得向大王禀报出使的情况。申无畏不敢违例,第二天一大早来到了王宫,三拜九叩之后,便将出使诸国的情况,如实地向楚庄王做了禀报。禀报完后掉头就走,关于灭陈的贺言一句没有。

“喂,你给寡人站住。寡人灭了陈国,扩大了版图,连外国人都来祝贺,汝却无片言相贺,是何道理?”

申无畏站住了,慢慢将头扭了过来:“大王,您真的想知道原因吗?”

“当然。”

“小臣在告诉大王‘无片言相贺’的原因之前,想给大王讲一个故事,大王愿意听吗?”

楚庄王“扑哧”一声笑了:“讲什么故事?且还要在朝堂上讲,无非是借故事讥劝寡人。卿这一招寡人早已领教过了。不过,卿如果真有好故事,寡人还是愿意听的,讲吧。”

“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三,比较粗心,没锁牛棚的门就出去捕鱼了。结果这头牛饿得不行,跑出牛棚冲到邻居的庄稼地里吃起了庄稼。这邻居一生气,就把牛牵回自己家中,据为己有。张三好话说尽,邻居也不肯归还。不知大王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由这个故事,引申出来一个成语,叫“蹊田夺牛”。

楚庄王听了“蹊田夺牛”的故事,想也没想说道:“这件事那邻居做得有些过分,不就是吃了你一点庄稼吗?多少赔偿一点也就是了,怎么能把人家的牛据为己有?”

申无畏将头点得像鸡啄米:“大王所言极是,臣下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将话顿住,二目直直地盯着楚庄王。

楚庄王催促道:“讲,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两个月前,大王派臣下出使齐国、鲁国和蔡国,向他们通报我大楚讨伐陈国的原因,乃是替天行道,讨伐夏征舒弑君之罪,却没有说要灭人家的国家。伐罪,抓住罪犯就行了;灭国,却是贪图别人的富庶。大王灭陈改县之举,和张三的那个邻居又有什么两样?大王此举,不仅使大王失信于天下,更使大王落下个贪婪的恶名,既不信又贪,谁还会尊重您呀?谁还敢和您打交道呀?大王之霸业怕是要成为泡影呢!您说臣下是该贺还是该吊?”

楚庄王确实有些武断,但他能分清好坏,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一旦认识到自己错了,立马就会改正。这不,他听了申无畏这一番诤言,当即说道:“寡人明白了,寡人用伐罪之名而伐陈,不能以贪人之地而结束。汝说得对,寡人这就复陈之国。”

申无畏见楚庄王听从了他的谏言,赶紧跪下去叩头:“臣下祝贺大王!”

“卿祝贺寡人什么?”

“祝贺大王复了一个陈国,不只取信于国人,而且取信于诸侯,霸业为之不远矣!”

楚庄王起而说道:“说得好。”立召陈大夫辕颇,问之曰:“你家成公今在何处?”

“在晋国。”

“寡人有心复汝之国,汝有何想?”

辕颇当即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大王复陈,于陈有再造之恩,陈国君臣祝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庄王道:“汝很会说话。寡人这就放汝归国,迎回陈侯,依然为君。但有一件,且莫忘了大楚之惠,世世与楚通好。”

辕颇频频颔首。

“还有一件。”楚庄王道。

辕颇忙道:“有什么事,大王尽管诏示。”

“为了表示陈与楚永远交好,汝回去之后,转告陈成公,让他每里里: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二十五家为里。派一家人到楚国,让他们住在一起,成立一个州。至于这个州的名字嘛,就叫夏州夏州: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之汉阳北,之所以叫夏州,是因为夏征舒的罪是楚庄王帮忙讨回来的。取夏州之意,乃是彰显楚庄王的武功。吧!”

关于楚庄王复陈之事,后来受到了大圣人孔夫子的热烈表扬:“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是啊,申无畏这个故事确实太重要了,一个故事换来一个国家,这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故事了!

自此而始,陈国彻底归服了楚国,从这一年直到公元前478年陈国被灭,陈国一直是楚国的盟国,再也没有背叛过。

搞定了陈国,楚庄王下一个要拔的钉子,便是郑国了。郑襄公得以为君,乃是子家和子公的功劳,子公因为没有吃到龟肉,怀恨在心,阴结子家,杀了郑灵公而立郑襄公。这本是郑国国事,楚庄王偏要干涉,遣将伐郑。是时,子家已死,郑襄公迫于楚之压力,杀了子公。另戮子家之棺,并灭其族,楚军方退。

楚军退去之后,郑襄公越想越不是滋味,想我郑国,乃周天子同姓之国,先祖武公,乃周之卿士。自周平王十三年后,独秉周政,亦曾箭射王肩,逼得周天子与我大郑互换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到了近数十年,竟然屡受蛮楚欺凌,不只愧对先祖,也对不起国人。我得设法振兴国运,我得设法与晋国结盟。当今之势,除了晋国,无人敢和蛮楚抗衡!

于是,他一边遣使与晋结盟;一边发展生产,救贫扶弱,并在郑楚边境布满了军队。

俗谚不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楚庄王闻听郑国与晋国结盟,十分恼火,当即传谕三军,整顿器械,于春二月某日伐郑。

“大王,古今之制,征伐多在秋天进行,您却要在春季出兵,这合适吗?”伍参一脸担忧地问道。

楚庄王道:“这汝就不懂了。用兵之道,贵在随时随地而变化,若是泥古不化,寡人岂不成了第二个宋襄公了吗?”

凡学过历史的,没有不知道宋襄公的。此人乃宋国国君。齐桓公薨,霸主之位暂缺,他竟然萌生了要做霸主的念头,又是发邀请,又是搭棚子、摆音响、设礼仪,忙活了三个多月,衣裳大会衣裳大会:类似今天的联合国大会,会上不能带兵器,故又称衣裳大会。在齐国之鹿地如期举行。其结果是,霸主未当成,反做了楚成王的俘虏。后经宋之司马公子固等人全力营救,方又回到宋国。宋襄公气啊,连头都气昏了,归国后不自量力,竟要率倾国之兵,与楚一搏。双方战于泓水。开战之前,宋军列于泓水之南,楚军尚未渡河。当楚军正在渡河之时,公子固劝他击鼓击敌,宋襄公曰:“半济而击,岂是仁人之军所为!”放弃了进攻楚军的大好机会。当楚军渡过泓水之后,公子固又劝他击鼓击敌,宋襄公唾其面曰:“咄!汝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耶。寡人堂堂之阵,岂有未成列而鼓之之理?”双方即将开战之时,宋襄公又传一旨:“不重二伤,不擒二毛二毛:指头发花白者。。”其结果,为楚军所败,宋襄公亦身受重伤,不治而亡。后人便把宋襄公的仁义,称为蠢猪式的仁义。

伍参可能不知道宋襄公,没有凑腔。

楚庄王今日心情特好,见伍参没有凑腔,继续开导道:“寡人为什么这么急着伐郑?乃因郑国投靠了晋国的缘故。就国力而言,晋国并不比我大楚差,郑、晋若是真的联起手来,我大楚怕是不敌呢!而今,晋、郑刚刚结盟,还需一个时期的磨合,这是其一。其二,晋国最强势的主政者赵盾死了,继任者郤缺虽说不如赵盾,也死了。再继者为荀林父,威望不足,难以服众。我若出兵伐郑,晋必救之,看起来是与郑战,其实真正的对手是晋。而晋又因荀林父刚刚主政,政局不稳,我若与之相战,胜算不说有十,也有七八。若等荀林父站稳了脚跟,再与之战,是胜是负,怕是难以预料了。”

听了楚庄王这一番高论,把个伍参佩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赞道:“大王用兵之道,就是姜太公重生,也会自叹不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