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风云小说>春秋五霸楚庄王的故事 > 第九章 问鼎中原(第2页)

第九章 问鼎中原(第2页)

怎么理,派人去制止?

楚蛮子不会听,若是听,就不会在我的眼皮底下阅兵了!

强行制止呢?比方出动军队!自己虽说拥有六军之兵,但每一军的人数,不及诸侯国的十分之一,哪里是楚蛮子的对手!——周制,天子之军六,大国三,小国一。

既然不是楚蛮子的对手,那只有忍了。况且,二先王已经为我做出了忍的榜样。

这里所说的二先王,一为周平王,一为周桓王。周平王之时,郑庄公寤生为周之上卿,但他至少有五年时间没有去洛阳了,作为宰辅,五年不朝,还算什么宰辅?故而,周平王欲以虢公忌父取而代之,庄公闻之,口出怨言,周平王有些怕了,低下高贵的头颅,命世子忽为人质,质于郑。庄公则以世子忽为人质,质于洛阳,史称“周郑交质”。这一交质,如同市贾,君臣之分,自此尽矣。

数年后,周平王驾崩,世子忽由郑归来,嗣位为王。世子忽痛父之死,未得将父王含殓,便一命呜呼,其子林嗣立,是为桓王。

桓王伤其父以质郑身死,且见郑庄公久专朝政,心生不满,夺其上卿之职,以虢公忌父代之。郑庄公又气又愤,遣大夫祭足领了一支人马,直抵周疆,托言受灾,割取周民之麦。至秋,又割其稻。这还不算,又假王命伐宋,桓王忍无可忍,乃召蔡、卫、陈三国,一同兴师伐郑,不想为郑所败。郑之大将祝聃,见桓王亲自断后,忙挽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周王左肩。桓王欲传檄四方,共伐郑国,为虢公忌父谏阻:“王轻举丧功,若传檄四方,是自彰其败也。诸侯除陈、卫、蔡三国之外,皆为郑党。征兵不至,徒为郑笑。”桓王默然,自此不言郑事。

连箭射左肩之事,先王尚可忍之,而今,仅仅只是在王畿上阅一阅兵,我还是忍了吧!

为防万一,周定王一边传令加强城防,以备楚人来一个突然袭击;一边派出自己这边最有本事的大臣,他的亲弟弟王孙满带着礼物去慰劳楚庄王。说是慰劳,实是进行一番观察,探一探这个楚蛮子到底想干什么。

说到王孙满,大家不一定知道,但说到那个在崤之战以前,断定秦师必败的那个小孩,大家也许还记得。

小时候厉害,长大呢?

长大了照样厉害。

但楚庄王不知道,乍一见这位钦差大臣,也就二十几岁,其貌不扬,却端着一副天使的架子,于是便劈头来了这么一句:“寡人闻大禹铸有九鼎鼎:《说文解字》言,“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翻译成白话文是,鼎是三条腿、两个耳朵的做菜的器皿。实际上,鼎有三条腿的,也有四条腿的。,三代相传,以为世宝,今在洛阳。但不知它有多大,轻重如何?寡人愿一闻之。”

王孙满见楚庄王张口寡人,闭口寡人,暗自骂道:汝知道“寡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诸侯对下的自称,可我是天使呀,汝竟敢还称寡人,真是一个极端狂妄的家伙!

还有,九鼎代表天下,代表周王室,是你一个诸侯国应该问的吗?

王孙满越想越气,沉着脸回答了楚庄王的问题,怎样回答的?且看后来《左传》中的记载: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啥意思?简单来说,王孙满这样回答:老兄啊,鼎什么样不重要。有德,鼎再轻也重;无德,鼎再重也轻。我们当初算过命的,周朝该有三十个王,时间七百年。现在都还没到呢,您就算有想法也没用,省省吧,鼎的轻重,不是您该问的。

听了王孙满这一番话,楚庄王又是惭愧,又是敬服,但他是一个不服输的家伙,特别是在嘴巴上。默想了一会儿说道:“汝年纪不大,口齿倒也伶俐。哼,不就是几个破鼎吗?有什么好得意的,告诉你,我大楚只要把矛上的铁尖折下来,就足够铸成九鼎了!”

楚庄王的话没有错。

按照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九鼎应该不大。何也?它是夏初的东西,夏代是否真有青铜器,不好下断语。即使有,按当时的技术估计也十分简陋,做出的器具能有多大,可想而知。春秋时楚国的青铜器产量和铸造工艺较之一千多年前的夏初,不知要超过多少倍呢,所以,庄王说只要取下矛上的铁尖就足够铸成九鼎了,并非吹牛。

王孙满见楚庄王仍然不肯服输,略略提高了一下声音说道:“是的,汝如果将汝国将士矛上的铁尖折下来,也许能够铸成九鼎。但汝忘了在下前言之中至为重要的一点,鼎之大小轻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拥有九鼎之人是否有德。也就是说,国之得也罢,国之兴也罢,在德不在鼎!”

“德真的那么重要吗?”

王孙满重重地点了点头。

“德者何也?”

“所谓德,在内而不在外,在于己而不在于人。楚先祖鬻熊有言,择其善而听之,依其善而行之。军队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行善而天下归心,作恶而天下皆是仇敌。大王,在下就只能说这么多了。”

注意,到了此时,王孙满才叫了一声大王。

这一声大王,从王孙满口中叫出,自与常人不同。要知道,楚国之爵位,仅仅是个“子”。周成王分封天下,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子是四等国,四等国的国君偏偏要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这分明是大逆不道。可王孙满竟称他为大王,这等于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他心中的那份美劲,比三伏天喝了一碗冰水还要舒坦。况且,他阅兵问鼎的目的,并不是要取周而代之。当时的周王室,貌似天下之主,其实只有洛水四周弹丸之地,灭了它既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还会将中原诸侯得罪个一干二净。若单打独斗,他楚庄王不怕任何一个对手,可是如果天下诸侯都联合起来对付他,他却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的。他阅兵问鼎的真正目的,意在显示楚有席卷中原、号令天下的实力,这一显示,连周天子都惊动了,还遣使前来慰军,还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不能再蛮干下去了,要见好就收。

想到此,楚庄王一脸灿烂地说道:“中原人有一句俗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话不谬也。今日听了贵使一片诤言,犹如醍醐灌顶。今晚寡人做东,请贵使尝一尝楚国的美食。”

这一吃,楚庄王和王孙满成了朋友。

自此以后,中国又多了两个成语,一是“问鼎中原”,二是“魑魅魍魉”魑魅魍魉:原指山怪水神,后泛指妖魔鬼怪。后人有对联:魑魅魍魉四小鬼,琵琶琴瑟八大王。。

楚庄王得胜回朝。

凯旋的楚庄王,对斗越椒不再那么尊重,你有什么了不起,若敖氏有什么了不起?离开了你斗越椒,我问鼎中原,楚国之辉煌,能及得上寡人这一次问鼎中原吗?寡人要直接掌控军队。

除了军队,便是内政事务和外交。外交,交给斗克黄,斗克黄是斗班之子,斗伯比之孙,也是若敖一族,叫你斗越椒无话可说。

内政事务呢?过去由贾、苏从、申无畏负责,若遇重大事情,还得向斗越椒汇报。自楚庄王问鼎中原归来,他们闻到了一股味儿,这味儿对斗越椒不利,再遇什么事,也不再向斗越椒汇报了。

斗越椒身为令尹,既管不了军,也管不了政,连外交也管不住,被晾在了干枝上。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明白,楚庄王并不信任他,什么忠臣、栋梁之材,在楚庄王眼中,一文不值。“早知道这些,应该在他装作荒淫的那三年,将他废掉。”斗越椒很郁闷,也很后悔,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他楚庄王会装荒淫,我斗越椒不会装孙子吗?装,装他三年五载,不愁找不到一个翻身的机会。

趁着斗越椒装孙子,楚国平安无事的这段时间,咱说一说郑国,说一说郑国发生的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郑灵公见楚庄王问鼎中原归来,忙遣使去楚国祝贺。——就在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时候,郑穆公驾崩,世子夷即位,是为灵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