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早朝的钟声在清晨的薄雾中回荡,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地步入金銮殿。
殿内气氛异常紧张,所有人都在三三两两地等待着早朝开始。
曲国公站在朝臣的前列,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
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殿内的沉默:“诸位大人,今晨宫中传出噩耗,皇上不幸中毒,现昏迷不醒。在这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稳定朝纲。”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官员便急切地问道:“国公大人,皇上龙体欠安,那朝政该如何是好?”
曲国公目光坚定,语气沉重:“皇上曾有旨意,若遇不测,后宫事务由皇后主持。如今,我们应请皇后出面,辅佐朝政,以安天下人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有的官员点头附和,有的则面露难色,似乎在权衡利弊。
这时,一位年长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宰相,声音沉稳而有力:“国公大人所言极是,但皇后毕竟是女流之辈,怎能担此重任?”
曲国公早有准备,他回应道:“宰相大人,皇后娘娘素来贤良淑德,且对国事了如指掌。如今皇上病危,皇后辅政乃是顺应天意,亦是民心所向。”
宰相沉吟片刻,似乎在考虑曲国公的话。
他的目光扫过朝堂,最终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请皇后娘娘主持大局,希望她能带领我们渡过难关。”
这时候太子一党的王御史不乐意了,站出来说道:“诸位大人,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皇帝陛下康复之前,太子殿下应当担起重任,代理朝政。这是祖宗法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皇后一党的成员立即反驳,曲国公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太子虽然地位尊贵,但毕竟年轻,缺乏经验。在这种关键时刻,皇后娘娘辅政才是最为稳妥的选择。她的智慧和经验,将引领我们渡过难关。”
两派在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官员们分成两派,一边支持太子主政,一边支持皇后辅政,彼此之间的争论声此起彼伏,金銮殿内的气氛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
皇后在后宫中得知了这一情况,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
她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她必须采取行动,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
而墨谨寒、沈知知正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
皇帝的计划正在逐步实施,他们等待着最佳时机,准备一举粉碎皇后和曲国公的阴谋。
“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等待他们自曝其行。”墨谨寒今天也没去早朝,他和沈知知对视一眼道。
他们知道,皇帝的意志坚定,而他们也将全力以赴,协助皇帝稳定朝局,恢复国家的秩序。
随着宰相的表态,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表示支持皇后辅政。
这时候皇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入金銮殿,她的目光扫过众臣,脸上带着淡淡的哀伤:“诸位大人,皇上病重,是国家不幸。在这危难时刻,本宫虽是女流,也当为国分忧。请各位大人协助本宫,共同维护朝政稳定。”
皇后的话语虽然温和,却透露出坚定和权威。
众臣见状,纷纷跪拜:“臣等愿效犬马之劳,辅佐皇后娘娘。”
早朝结束后,皇后在曲国公的陪同下回到后宫。
她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父亲大人,今日之事,多亏了您的运筹帷幄。”
曲国公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皇后娘娘过奖了,这都是您应得的。只要我们携手合作,这天下必将是我们的。”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早已在皇帝的预料之中。
待寝宫的宫人都退下以后,皇帝睁开了眼睛,脸上露出了冷笑:“他们以为已经掌控了局势,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步入了死局。”
随着皇帝中毒昏迷,皇后主持朝政的消息迅速在民间传开,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宫中的变化。
百姓们的反应各异,有的担忧国家的未来,有的则对宫廷的权力斗争感到好奇。
一些年长的市民回忆起历史上的宫廷事变,他们担心这次事件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他们聚集在茶馆和街头,低声讨论着各种可能性,担心自己的生计和安全。
商人们则更加关注朝政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他们担心政局不稳可能会导致贸易受阻,物价波动。一些精明的商人开始囤积粮食和日用品,以防万一。
在书院和学堂里,士子们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些儒家学者认为,皇后辅政不符合祖制,可能会引起天下大乱。
而一些年轻士子则认为,如果皇后能够稳定政局,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在皇宫附近的居民中,有关皇帝中毒的细节被传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皇帝中的是西域奇毒,有人说是宫中有人下毒。
还有人猜测,这可能是皇帝为了铲除异己而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在市井小民中,也有不少关于太子和皇后的谣言。
有的说太子年轻有为,应该早日登基;有的则说皇后野心勃勃,想要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
在这个关键时刻,皇帝的忠诚将领和地方官员也在密切关注着京城的动向。
他们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保持自己的利益。
整体而言,皇帝中毒昏迷,皇后主持朝政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人们都在等待着宫中的最终决定,同时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