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回升棺材何人入戏喜结连理露水姻缘
——————————————————
看官儿,咱们今天讲个关于石头匠的故事。
很久前,有个地方叫东村。
不是因为位置在东边,叫东村,只是由于有西村。
东西二村,合在一起,本名为栖梧村。栖梧村坐落在锦官城的一个小角落里。
它是一整个大氏族的村庄,里面村民,住着王姓和常姓人居多——也就是「六大阴门」中的王家与常家。
最开始,栖梧村只有王家的人,后有一中原入赘来的常姓男子,打入王家后十分勤勉,偷学出师自行做大,渐渐地,王家内部分裂成了两个派系……
王家主要造神像与宫观建筑;
常家造棺木地宫,鬼像以及刻碑;
——形成了俗称“东像西碑”的分水岭。
加之某天生了巨大的变故,把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族,彻底决裂、一分为二了。
他两家表面依旧和气。只是任何时候都淡淡的,互不刻意来往而已,形同陌生人。
该说回东村,东村现是王家的地盘。
东村民风淳朴,这里有位大名鼎鼎的村花,唤作王剔月,乳名小花儿。
有人好奇一个小村庄里,为何能取出“王剔月”这样文气的名儿,这里头来历要说起来,还挺有趣。
传闻是这样传的:
据说,小花姑娘刚出生没几个月,曾被狼叼了去,爹娘那日恰归家晚,回来见孩子没了,只瞧着家里有狼毛并杂乱爪印,两人抱住痛哭了一场。
谁知第二天清早,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骑着驴来敲门,怀中正抱着小花儿。
道士归还了孩子,意味深长道:
“玲珑剔透心,月挂清辉长。”
“要好生看护至宝。”道士告别夫妻俩,得得骑驴飘然而去。小花儿的爹娘远远地叩头,千恩万谢。
爹娘听那道士叮嘱,也不甚懂其中意思,只当绝处逢生,天降好事便是了,从此,小花儿的大名就是“剔月”了。
小花他爹一番思忖过后,从地窖里取出来珍藏多年的好石料,皱着眉敲敲打打,直把一尊人像做得活灵活现。
完了,抱小花儿来看,小花儿咯咯地拍手笑。
——这尊石像和那道士,活脱脱一个模样,坐下的驴也雕刻得栩栩如生!
自从家中供上了那道长像,王家生意愈做得风生水起,求造观音菩萨、仙佛神怪的一齐来了!
夫妻俩喜笑颜开,眼睛天天眯成条缝,恨不得来人都瞧不见。对那尊石像更是奉花侍果,好不虔诚。
时光荏苒,小花儿长到十六岁了。
十六岁的小花儿,皮肤黝黑,眼睛大大的,生得水灵灵的,肚皮上原留下了狼的抓痕,也消失得一干二净;更别提下地干活手脚多利索,能大锅给弟弟妹妹做饭,能卯足劲砍柴,能把自家牛羊喂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了。
您问,小花儿为什么称得上是东村的村花?
我说件事吧,有一年春天,小花儿摘了两朵杏儿夹在耳上,一边放风筝一边在田埂上奔跑,杏花随着她的头一跳一跳飞舞,花瓣儿粉嫩可爱。
全村大半男子都愣住了,直看了半天,没在做农活,被自家媳妇儿现了追着打;那小牧童更别提,眼神整个都呆了,连自己的风筝落下来,栽在树上也不知道。
看官,我这回第一句提过,此番要说的是石头匠的故事。
自然,到王家还没完。
说了东村,咱就不得不说一说邻边的西村了。西村是常家的地盘,是石头匠的地盘。
要知道,王姓与常姓两大家族,祖辈师出同门。
王家擅造像,常家擅刻碑,分离后世代依旧表面交好,然互不干涉。
这不,就有位常姓的石头匠,就住在西村。
咱们说书的,口里出来得文一点,常家这边的营生门类,算是棺材匠——再大白话点,就是个给死人做碑打棺材的。
常家祖祖辈辈擅刻墓碑,境界已到一摸着石板面,都心中如明镜的地步。